首页地方基层版纳
版纳
民盟西双版纳州委关于全州农村水资源匮乏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
  • 发布时间:2010-07-22
  • 字体:【

  西双版纳具有78.3%高森林覆盖率,但在面对去秋至今冬春大旱天气时,人们也难逃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命运。水资源匮乏,水危机影响,已成为边疆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乃至农村人口生存的一大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着力解决水资源匮乏,不仅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之需求,更是关乎边疆维稳的政治之所需。

  一、  现状分析

  通过在州内及州边的实地走访、调研,我们认为从客观上讲,西双版纳地处高原南麓、低纬山区(山区面积占95%),13个世居民族,边境线长达960KM,是典型的少、边、穷经济欠发达地区。加之我州村寨分散,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经济发展中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情况,在遭遇连续十年的暖冬天气和百年不遇的旱灾时,水资源匮乏,水危机更显得捉襟见肘。

  从主观上分析,西双版纳受高原、海洋、低纬多种天气系统影响,自然灾害多,属脆弱的气候带,因而森林生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水资源的丰欠。若森林生态质量下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一旦气候异常变化,极端自然灾害加剧,水资源匮乏,旱灾必然成为首当其冲的灾害。在调研中得知,近年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给予了较大的水利资金和解决饮用水工程资金投入,但由于经济得益的驱使和十多年来的暖冬气候,加剧了橡胶产业疯狂发展,全州森林植被质量下滑,水源林不断被蚕食,遭遇干旱天气,水资源枯竭,水库白天晒太阳,晚上关月亮,饮水工程形同摆设,饮水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山区缺水干旱形势依然严重。再则农村水资源管理技术人员欠缺,农村筹建、自管能力弱,依赖性强,出现了简单的维修也要政府解决。水利条件好的坝区,由于过量喷施农药化肥导致河流小溪,渗透地下水二次出现污染。造成了农村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

  常言道,有山则秀、有林则美、有水则灵,一个地方有河流穿城而过这是大自然赐予的福地,是营造生态景观的基础。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全州两县一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河流治理滞后,垃圾堵塞,河流成了污水沟,垃圾倾泻道。善待河流,减少污染,象爱护我们的身体和血脉一样保护我们的河流环境,让其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二、  建议

  1、要从战略高度,政治高度、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气候变化,应对生态环境危机,要从边疆发展和维稳的角度考虑从长计议,加强水危机意识宣传,弘扬我州各民族护林、爱水的传统美德,加大水源林保护措施,尽快制定出台西双版纳州水源林保护条例,依法实施水源林管理。

  2、加强热带雨林保护,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科学合理利用保护好河流小溪,减少农村喷洒农药化肥及乱倒生活垃圾对水源环境的污染,防止生态水环境污染恶性循环带来的饮用水安全隐患。

  3、逐步探索农村用水合作社管理模式,改变观念,制定形成村寨以林养水,以水养人,以人护林的良性循环管用水长效机制。

  4、探索建立合理的征收橡胶特产税用于反哺水资源保护的制度政策。

(谭应中)

打印页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