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0-03-24
- 字体:【大中小】
从古到今,中国书法宗师,名家不可胜数,传世名帖不计其数。从古代来看,王羲之的《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誉为“中华第一楷书”;怀素的《自叙帖》誉为“中华第一草书”;米蒂的《蜀素帖》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誉为“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祝允明《草书诗帖》誉为“奇才草书绝品”等。从现当代来看,毛泽东主席被誉为“草圣”,当之无愧;舒同被毛主席赞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何香凝同志称“国共有两枝笔,国民党有于佑任,共产党有舒同”。书法,的确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于佑任先生把它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东方艺术的明珠”。鲁迅先生盛赞书法道:“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中国书法,除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还有其神奇、独特的作用。其一,中国书法概要地标示了中国文化史段。如甲骨文、全文、石鼓文等“大篆”书体是先秦时代的标志:“小篆”则是秦代统一文字的标志;“隶书”是汉代书体的标志;“楷、草书”是唐代书体的标志,“行书”则是宋代书体的标志等等;因此,汉字书法有“活化石”之称。其二,书法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书画可以美化单位、家庭、亭、阁、馆、所,提高城乡、机关、学校、店铺的文化品味,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其三,学习书法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据香港学者安子介研究说明:拼音文字(外文),主要是“音码”,对左脑起作用,而汉字都是“音码、义码、形码”结合的“多脑型”文字,有利于左右脑及整个大脑的协调发展作用,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其四,学练书法能提高健康水平。练字、创作作品有“纸上太极拳”、“气功操”的赞誉。从历代多数书画家长寿、有疾能愈的事实说明,练字、学书对身体健康是很有益处的。
总而言之,“书法是中国的符号,华夏的代码;书法是龙的传人的脸谱,炎黄子孙的眉发;书法是国粹、精华;书法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很深的根,又繁又盛的花;书法是千年不老的文化。”(摘自《书法报》柯于明《说书法》)读了此段赞语,无不使人们产生共鸣,勾起人们的心思:究意怎样做到不丢中国人的脸,护好这棵根,让汉字书法千年不老、后继有人,永放光辉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从孩子抓起、抓好。就此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一)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必须重视书法教育。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提出:目前我国书法教育淡化,全民书写水平下降,对文字的感知、欣赏能力也在下降,这对提高人才素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极为不利(摘自2009年1月19日《书法报》蔡闯《写好汉字不是小事》)。我认为,之所以出现“书法教育淡化”的问题,主观原因是有的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缺乏瑰宝、国粹的艺术价值观;缺少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观;只重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轻视学生素质教育。当然,也存在专职书画教师的严重不足问题,至使很多中、小学校不能完全正常开好书法课。若要解决李宇明司长提出的问题,全国上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重视、加强书法教育工作。真心负起继承弘扬书法传统文化的领导责任?历史责任。
(二)借重中外先进经验,使书法课切实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中国书法享誉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学习它、研究它。有4800万人口的韩国,就有500多万人学习、研究中国书法。日本早就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从小打好书法知识基础和技能。日本约有3000万热爱汉字书法者(摘自《环球报》)。在我国,书法早已成为广东中小学的必修课。江苏常州市委领导向记者表示:在五至十年内,常州实现书法“百千万工程”,即:建100所书法特色学校,配备千名专业书法教师,培养万名书法人才(摘自2007年《书法报》)。正所谓环境是造就人才的关键,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和切实行动,对书法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希望全国中小学校切实把书法课作为必修课,并列为升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克报书法课如同虚设、无果而终的现象。
(三)各地各类书画协会应支持、扶助学校开设书法课。各地书画协会里名家济济,他们不仅有继承、弘扬书法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也有关心、支持教育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聘任或特邀他们办书法培训班,或让他们到学校兼课,到学校举办书法展览,切实提高汉字书写水平。
(四)在中小学校中,在推广使用简化字的同时,也应学习繁体字。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同志,在2009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说,不学习繁体字影响文化传承,主张“识繁写简”、“申报世遗”。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岫先生认为,海外华裔绝大多数只识繁体字,那份深沉的故乡情与民族文(含汉字)紧紧相联,排斥或抹去繁体字,会伤害他们的文化亲情。辟如对“飞、归、亲、爱”简化字,他们不理解,说:“单翅怎飞,不走安归,只亲不见,爱无衷心。”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李彬先生认为,提倡中小学生学习繁体字很有意义,因为繁体字是中国文字传承、发展、演变的根,这条根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断掉,应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下一代能从学习繁体字中加深对中国母语文化的感情,进一步增强爱国热情。
(保山 李端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