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0-01-26
- 字体:【大中小】
省政协主席王学仁,常务副主席管国忠,副主席马开贤、陈勋儒、曾华、罗黎辉、王学智、白成亮、顾伯平、倪慧芳,秘书长车志敏出席会议。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黄毅,副省长高峰应邀到会听取发言。
省政协副主席罗黎辉主持会议。
廖鸿志副主委代表民盟云南省委作《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的大会发言;
廖副主委在发言中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我国当前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减少,社会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民盟云南省委对云南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了调研,走访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对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意见和建议。
廖副主委在发言中分析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原因。他说,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就业指向单一,就业渠道不畅,同时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生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学校层次、类型和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毕业生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及就业技能培养不够,使学生难于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存在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及结构性矛盾。造成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一是高等教育入口(招生)的计划性、出口(就业)的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体制原因。二是云南高等教育规模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原因。三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别是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配套。四是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滞后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的社会原因。
廖副主委在发言中就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对策建议:
一是要加大对现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制定实施,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实效性。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政策,缺乏配套措施,执行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落实。比如对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支农、支医的大学生到边远山区工作的后续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增强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和实效性。
二是要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对高校的宏观管理。政府应该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给予高校较大的办学自主权,改变目前从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甚至课程建设都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行政审批的管理的模式。政府要加强对我省高校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高校发展的规律,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促使各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调整学科结构与专业结构,建立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 政府还应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提供服务的职能,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另外还应通过一系列调控政策,逐步缩小社会岗位的待遇差距,以提高就业的社会公平度。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等措施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吸纳就业能力,提升产业水平,增加高层次劳动力的需求。探索利用云南支柱产业优势促进相关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途经,增加云南的经济总量,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
四是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校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弱化了高校的学术特色,制约了高校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削弱了高校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的探索。1、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从教学、科研“二维”转变为“三维”。增加“社会需要”这一维度。2、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和专业应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3、逐步加大创业教育力度,提升毕业生就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是加大对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创业的能力培养和宣传力度,转变就业观念。不仅要做“金领”、“白领”、还应做“灰领”、“蓝领”的工作。
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到会听取了发言。
(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