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0-01-26
- 字体:【大中小】
1月23日下午,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举行《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协商讨论会。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率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协商讨论会由省政协主席王学仁主持。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副省长孔垂柱、刘平、高峰、顾朝曦、和段琪,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等出席会议。
省政协副主席陈勋儒、曾华、罗黎辉、王学智、顾伯平,省政协秘书长车志敏出席会议。
民盟保山市委主委、省政协委员张国儒代表民盟组作了发言:民盟组的委员对秦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省政府的工作,高度认同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就《政府工作报告》及今年省政府的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关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大家认为,这些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09年生产总值已超60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也接近1500亿元,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省经济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经济增长中的50%左右是依靠投资拉动,而投资方向又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领域;在财政收入中,50%是依靠烟草等资源型经济支撑。对于我省经济结构和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报告》实事求是的提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委员们建议:下一轮的投资方向和领域要慎重考虑,要注重提高产业水平和产品质量,更多关注高新技术、服务行业等领域的投资。
二是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问题。大家认为,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以人为本,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实惠。应该看到,我省占全省人口70%多的广大农民的收入增长仍显缓慢,农民人均收入仅占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2/3左右,农民收入问题应该是云南最大的民生问题;另外,云南城乡职工的工资收入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企业职工工资收入长期偏低,部分事业单位调资滞后,严重的影响了干部职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希望省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民收入的关注力度,借劳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机,切实增加广大干部职工的工资收入,以确保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这个大局。
三是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目前。全省已有高校61所,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5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39.3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7.57%。但是,高等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高校行政化、衙门化现象突出,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现象严重,主动接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淡漠,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不高,就业压力和债务压力巨大等。建议:1、要结合贯彻落实2008年省委、高教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对云南如何发展高等教育、如何办好高等教育、如何优化高教的结构、布局,高教如何更好地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云南高等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2、要加大政府对高校的宏观管理,管理要到位、服务要跟上,要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减少高校办学的随意性、盲目性,进一步指导、监督好高校的办学行为、办学质量,减少高校行政化色彩,使高校回归学术本位。3、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为高校排忧解难。目前,高校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和债务压力巨大,在昆高校搬迁和州市高校尤为突出。我省高校约三分之一办在州市,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高校往往处在“省上顾不来管、州市不方便管”的境地,虽说“省、市州共建共管”,但省、市(州)两级政府在一些职责、权限并不明确,相对在昆高校,州市高校基础薄弱、区位不利、办学环境差,如果政府关注不够、投入不够,就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转,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如保山学院靠举债搬迁和升格,虽然实现了升本目标,但由于办学经费的严重不足,债务压力巨大,现在又陷入新的困境,请政府给予关注并帮助解决。
协商讨论会上25位委员分别代表25个组先后发言。委员们就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构建“桥头堡”、加快城镇化、重视民族地区教育、优化投资结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等问题积极提出建议。
(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