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09-02-08
- 字体:【大中小】
2月7日下午,民盟、特邀(第四)组的委员们围绕《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建科学发展之言,献民生之策。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主委、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倪慧芳参加了讨论。
委员们认为,秦光荣省长所作的工作报告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信心、催人奋进的报告。过去的一年,省委、省政府面临各种困难,积极应对,把保经济增长和保社会稳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倪慧芳:建议我省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可以参考其他省市的做法,让有科研任务的高校选择一部分具备科研能力的毕业生在校做科研项目,以缓解就业的压力。
廖鸿志:2008年云南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省政府的工作是富有成效,成绩来之不易。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云南人均GDP排位下滑,为倒数第二位,仅次于贵州,足显云南的经济发展不足。建议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从云南的实际出发,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掌握度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使用上找到一个结合点,统一思想认识,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加快云南经济建设的步伐。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衡等社会问题,杜绝社会群体事件的发生,通过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争取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来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戴抗:认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基础,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我省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我省目前绝对贫困人口基数很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保险任务加重,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困难,资金使用监管不力,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严重滞后于农村当前养老保险的基本需要。建议:1、各级党委政府提高对新农保的认识,结合我省实际,逐步加快试点工作的开展。2、建立中央主导、各级政府负责、农民个人缴费的长效机制,中央应针对各地实际进行有区别的转移支付,支持西部落后地区农保工作的开展。3、省财政统筹并提高养老保险金的标准。4、对失地农民,先实行养老保险再征地,尽快建立因地制宜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让适龄劳动力失地不失业。
毕励:省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把保经济增长和保社会稳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报告是实事求是的,2009年的工作措施有力,目标明确,是一个鼓劲的报告,增强了大家战胜经济困难的信心。要重视资源的有序合理开发以及环境的承受能力,要坚持科学发展,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解决云南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中央加大“保增长,保民生”投入的前提下,云南争取到的资金应投入年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中,要把确保经济平稳增长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为实现科学发展夯实基础。
徐正会: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写的很好,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建议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地州交界地带干线公路的建设,完善省内公路网的建设。建议关注高校发展用地问题,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高校发展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高校征地应有超前性,借此次多数高校搬迁,为各校留下适度的土地储备。
蒲元华:认为随着全国各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哈尼族梯田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第三位下降到三十多位,这应该引起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议加强其保护力度,提高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
朱旗:建议1、将省政府及其部门领导到政协小组讨论会听取委员的意见建议,接受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形成制度。2、吸取阳宗海水体污染事件教训,提出有效措施,推进“九大高原湖泊”的保护工作。3、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应按照“先建地下管网、后建地面设施”的原则。4、审慎修改城乡规划,增强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强化城乡规划的监督和检查。
张国儒:建议1、建立政府与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联系的渠道,希望政府相关部门人员能向“两院”学习,到小组会上听取意见和建议。2、省委、省政府要站在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高度,关注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黄遵锡:2008年政府的工作呈现三方面的亮点:一是云南的经济逆势而上,高于全国水平;二是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三是“滇中调水”工程的实施。建议政府加大投入,推广沼气工程,解决农村的能源问题。
(董其权 鲁晓黎 张耀勇 林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