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猪年咏“猪”联
  • 来源:宣传部
  • 发布时间:2007-06-07
  • 字体:【

  “瑞猪迎春,国泰民安。”在猪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特搜集几副“猪”字奇联,与读者朋友共享。

四维罗,马累骡,罗上骡下罗骑骡;

八牛朱,犬者猪,朱后猪前朱赶猪。

  相传有一姓罗和姓朱的农民同去赶集,姓罗的骑一匹骡子,姓朱的赶一头猪。半路上二人戏对了一联;“四维罗(罗的繁体上半部是‘四’字,下半部是‘维’字),马累骡,罗上骡下罗骑骡;八牛朱,犬者猪,朱后猪前朱赶猪。”联语构思巧妙,上下联都是巧并同韵字,念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韵味。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传旨,命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一幅春联,以示升平吉庆。除夕夜他微服出行,与民同乐,见一阉猪人家门上没有贴春联,便问何故,答曰无人写,于是他就命手下人拿来纸笔,即兴书下一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此联造语奇特,小中见大,化俗为雅,气势不凡,实非大手笔不能为之。

羊毫笔写白鸾笺,鸿雁传书,南来北往;

马蹄刀切黄牛皮,猪鬃引线,东拉西扯。

  清时,某员外有一女,年方十八,才貌双绝,欲觅一有才郎君,便张榜招婿,以联对亲。她出的上联是:“羊毫笔写白鸾笺,鸿雁传书,南来北往。”榜文贴出,轰动十里八乡,看热闹的络绎不绝,只是没有人敢于应对。时过多日,一青年慨然揭榜。员外喜不自胜,青年对曰:“马蹄刀切黄牛皮,猪鬃引线,东拉西扯。”小姐一听便知,揭榜者乃是整天与牛皮、猪鬃等打交道的皮匠,但仔细推敲其所对句,虽然出现的多是猪鬃一类的俗物,倒也和自己的出句对仗工整,再加上这位青年眉清目秀、相貌英俊,便不嫌弃皮匠的出身地位,与他结为鸾俦。

园门不紧,跳出孙悟空,活妖怪怎能善化;

湘水横流,浮来猪八戒,死畜生流落长沙。

  清末,湖南善化县令姓侯,长沙县令姓朱,互瞧不起。一天二人在一家宴会上相遇,反唇相讥,竟成一联:“园门不紧,跳出孙悟空,活妖怪怎能善化;湘水横流,浮来猪八戒,死畜生流落长沙。”分别借“孙悟空”和“猪八戒”互相辱骂,“猴”谐音“侯”,“猪”谐音“朱”。同时,联语还将对方所执管的县名“善化”、“长沙”嵌入联尾。联语不可谓不巧,但终究不过是一场狗咬狗的争斗。

猪公狗公,公然同理事,公心何在?公道何存,似此无公益闾里;

是局非局,局出许多钱,局内者甘,局外者苦,何时了局颂升平?

  清末,在广州潮汕一带流传一副猪字的讥讽联。有个叫“笑面虎”的吴醉樵,以他为首的一群吸血鬼,为巴结上司,巩固其封建统治地位在镇上巡司埠设立一“公局”。 “公局”名义上是公论民事,调解纠纷,维持治安,实际是他们迎逢上司,吃喝嫖赌的“公馆”,同时又仗公局之名,向老百姓敲诈勒索。群众无不恨之入骨,借春节贴对联之日,写了这副讥讽联,贴在“公局”门口,出了一口恶气。此联采用了排比的手法,连用了6个“公”字,6个“局”字,字字如刀,层层剖剥,深刻揭露了吴醉樵一伙的公局骗局。

孙行者;

猪八戒。

  这是近代高考史上的一则趣联。解放前,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的试卷上,出了一条对联试题:“孙行者”。考生一见,为之大惊,一是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试题;二是古往今来,单独用人名作对者甚少;三是将新式中学的考生,当作了旧时的科举考试,出了偏题,难题。因此,绝大多数考生被难住了。有的对上了“沙和尚”,有的对上了“牛魔王”。这些应对都吃了零鸡蛋。只有两名考生得了满分。一个对的是猪八戒,一个对的是胡适之。“孙”对“猪”,这里是借“猪”的“朱”的谐音,同样也可以说是以“姓”相对:“行”与“八”,在古汉语里,“八”可作动词用,与“行”恰好相对;“者”和“戒”都是虚词,所以说:下联对得切贴、工整。

(韦继兰辑)

打印页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