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2-03-16
- 字体:【大中小】
在昆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珍藏了许多统一战线的历史文化记忆,位于晋宁区晋城街道安江村中部的国立艺专旧址就是其中之一。为进一步挖掘统战工作的文化内涵,做好2022年“春融同心·昆明市统战文化基地”申报工作,同时,也作为今年昆明市“两会”人大建议案《关于将与西南联大齐名的国立艺专旧址创建为文艺教育创作基地的建议》的调研工作进一步深化。3月11日,民盟云南省委会宣传部部长李金良、民盟昆明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李霞率省市联合调研组,深入晋宁区调研国立艺专旧址。
Guo li yi zhuan jiu zhi
国立艺专旧址
这座小楼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沦陷,为了维持正常教学,1938年初,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迁移至湖南沅陵。1938年3月,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当时最高艺术学府--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国立艺专)。1938年10月,由于战局紧张,国立艺专师生由湖南迁至昆明。1939年12月,因日机轰炸袭扰,国立艺专搬迁至晋宁安江村,将教学地点安置在玉皇阁,并在此教学一年。2002年1月,国立艺专被公布为晋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调研活动得到了中共晋宁区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协调了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晋城街道人大工委和社区相关同志介绍情况。
调研组一行参观了当年整个国立艺专在安江村的设置点,荷花塘中央的玉皇阁是国立艺专主要办学地点,也是学校行政办公所在地,修缮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艺专曾借用过的“关圣宫”、“龙王寺”、“大佛寺”、“观音寺”、“五谷寺”上课点和潘天寿旧居,大部分已完成“修旧如旧”工作。
只有为了解决吃饭和理发问题,艺专学生开办的“亚波罗商店”小卖部显现出历经80年的岁月沧桑。该点已列入下一步修缮计划。
目前已知的三位与国立艺专有关的盟员前辈:潘天寿、张恒寿、司徒杰。
潘天寿(1897.3.14-1971.9.5)
潘天寿,字大颐,浙江宁海人。1957年加入民盟。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国立艺专校长。享有“近代书画四大家之一”美誉。幼年自学书画篆刻,1915年至1920年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并得经子渊、李叔同的指导。1923年先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28年任国立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1937年随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迁。1944年至1947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院院长,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民盟浙江省委第二、三届委员,第三届常委。
张恒寿(1902.3.24-1991.3.7)
张恒寿,字月(越)如,山西平定人。先后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清华大学中文研究院。与石评梅、关其侗并称为“平定三杰”。民国期间,曾任辅仁大学、华北文法学院、北平国立艺专副教授。1952年起在河北师范学院任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历史系主任、历史系名誉主任等职,曾任民盟河北省委第三、四届委员。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悉心于中国历史、哲学和文学研究,造诣很深。著有《庄子新探》《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孔子评传》等。先生逝世之后,所有藏书捐赠给河北省图书馆。
司徒杰(1920.1-2005.4.9)
司徒杰(1920-2005),雕塑家、教育家。原名司徒杰卿,广东开平人。1949年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后中央美术学院),直至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盟员。其雕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白求恩纪念像”,分别建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白求恩广场,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医院广场和白求恩墓地,获首届全国城雕优秀奖。
国立艺专旧址承载着当年艺专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不畏艰难、不畏强暴、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抗战精神,见证了国立艺专师生为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血脉的爱国情怀和殚精竭虑的业绩,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下一步,民盟昆明市委会和中共晋宁区委统战部将携手把国立艺专旧址申报为“春融同心·昆明市统战文化基地”。实现国立艺专旧址建设成为长期传承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向公众宣传昆明抗战文化,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永久基地,实现文化与统战工作常态化、实体化、阵地化和可视化的融合发展,为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加调研组的还有民盟昆明市委会副主委、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刘海燕,中共昆明市委统战部研究室副主任杨璐,市(区)人大代表何筱良、张艳、陈飞等。
中共晋宁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郭亮呈,晋宁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玉昆,区委统战部副部长、侨务办主任马如惠,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墨、区人大人事代表委主任孙卫华,晋城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宏文等相关领导参加了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