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1-01-18
- 字体:【大中小】
前言
2020年,民盟昆明市委会不忘合作初心,秉承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探索建立“烛光行动”和“黄丝带”帮教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新模式。同时融合民盟界别优势,持续开展教育、医疗、法律等志愿帮扶活动,民盟社会服务工作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创新融合模式,擦亮社服品牌
今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对传统社会服务工作造成的影响,民盟昆明市委会积极行动,探索进行远程线上帮扶,并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开展了实地帮扶,建立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使“烛光行动”和“黄丝带”帮教活动2个社会服务品牌活动的渠道进一步拓展,内涵更加丰富,成效更加明显。
(1)线上“烛光行动”
联合五华区教体局和长水教育集团,携手开展线上“烛光行动”教育帮扶活动,共同组织23名省内外、盟内外专家名师,精心备课,有针对性地开发录制中高考复习备考专题讲座视频,内容涉及18个中高考学科和5个专题讲座,第一时间分送到三个薄弱县区进行使用,助力疫情期间的广大中高考学子备考,实现省市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要求,取得了良好成效。
(2)线下“烛光行动”
回应并精准对接东川区中考各学科备考需求,组织名师志愿者赴东川开展“烛光行动”线下教育精准帮扶,对东川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个学科的教师进行中考备考教学辅导和研修,解决个性化难点和问题。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有效提升东川区中考备考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成效得到薄弱县区统战部、教体局和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3)线上线下“黄丝带”帮教
网课录制场景
五华监狱全体服刑人员观看学习禁毒法律教育和法律援助咨询两大部分视频课程
“6·26”国际禁毒日组织律师志愿者以录制视频的方式开展线上法律宣讲和法律援助咨询活动,使“黄丝带”帮教行动在特殊时期得以持续进行,满足了帮教基地五华监狱的法律帮教需求。
同时积极回应云南省第三女子监狱需求和邀请,选派盟员名师马举琼、张阳皎和谷润赴监区参加监狱警察教师公开课竞赛指导并担任评委,开展“线下黄丝带”帮教活动,通过实地说课和面对面的交流,直观评价警察教师的课堂表现,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分享自身教学经验,丰富警察教师教学技巧,推动监区文化帮教整体提升。
发挥特色优势,开展多种帮扶
结合民盟界别优势,持续开展教育、医疗、法律等帮扶活动,服务社会民生。积极配合协调对接“山椒外语计划”和“民盟云南省委烛光行动教育信息化2.0助学公益活动”,联系寻甸、东川、禄劝三县区,回应和上报公益英语直播支教和信息化助学需求。
与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室联合组织医务和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赴寻甸县凤合镇和东川区红土地镇开展抗疫义务诊疗暨法制宣讲活动,持续助力两地健康扶贫、法治扶贫工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热烈欢迎。
与中共昆明市委统战部联合在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春融同心·法律讲坛”,再建一个法律社会服务基地。盟市委常委、民盟法律宣讲团团长、云南上首律师事务所主任杜晓秋开讲第一讲,为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民法典时代意义和制度特色》专题讲座。
法律宣讲团组织盟员律师到学校、企业和社区开展多场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讲系列活动,通过以案释法,深入浅出地诠释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民法典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对具体条款的解读能力,为2021年1月1日国家《民法典》的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民盟五华基层委在西翥街道厂口社区界牌村民小组建立社会服务基地,为推动扶贫扶智和文明乡风建设搭建新平台;安宁盟员“市民河长”参加巡河工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盘龙盟员律师与社区签订“法治社区”共建协议,促进社区法治文化建设;民盟西山一院支部组织盟员和专家到社区开展健康宣教活动等等。目前,在昆明志愿者平台实名注册的“民盟昆明市委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已达254人。
凝聚盟心盟力,共同抗击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迅速向全市基层组织和广大盟员发出倡议,积极捐款捐物助力抗击疫情。全市各级盟组织和盟员向武汉慈善总会、黄冈市妇幼保健院、云南省红十字会、民盟云南省委会等机构捐款103,430元,捐赠防护服和医护人员急需的保障用品等防疫物资折合人民币326,221元。
医卫界盟员在坚守岗位的同时通过视频和文字普及防疫知识;
文艺界盟员创作书画、诗词、戏曲等文艺作品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各条战线盟员用专业优势和责任爱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涂滇云、苏睛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