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0-11-05
- 字体:【大中小】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监狱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10月30日,中共红河州州委党校、民盟开远市委会、云南省小龙潭监狱就深化“监狱+社会”改造模式召开了专题调研座谈会。红河州州委党校党建教研室副主任朱家虎、信息科科长鲁锐,民盟红河州委会副主委、民盟开远市委会主委钱勇,盟员张飞,云南省小龙潭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李显良,教育改造处处长查建清、副处长赵宏,办公室副主任王德凯等领导参加了调研座谈会,会议由教育改造处处长查建清主持。
查建清首先对今年与红河州委党校开展的系列政治改造专题讲座进行了汇报,双方按计划共开展包含《党史教育》、《新中国史》等政治改造专题讲座66讲,目前已完成53讲。不仅使得政治改造课程形成体系、可以反复使用、减轻了基层的负担,而且在罪犯中效果反响也比较好。但是如何对政治改造的效果进行评价,是一块短板,也是今后双方要重点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并对“五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监狱的一些构想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朱加虎提出,此次来小龙潭调研主要是对今年双方开展的政治改造系列专题讲座效果进行回访,对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共同研究下一步改造罪犯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钱勇对民盟红河州委会、开远市委会与云南省小龙潭监狱合作五年来开展的“黄丝带”帮教工作作了回顾,在当前疫情常态下如何开展“黄丝带”帮教工作作了思考建议,就结合地方特色对“黄丝带”帮教方式方法的探索,帮教内容的拓展,视频帮教常态化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李显良指出:小龙潭监狱押犯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文盲罪犯多,少数民族罪犯占比将近一半,罪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存在问题,极端狭隘。用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反复长期坚持、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让罪犯真正树立“五个认同”。
小龙潭监狱着眼于罪犯回归社会有自我约束力,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守法公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罪犯改造工作:一是将整个形势政策教育贯穿罪犯改造始终;二是充分发挥“监狱+社会”的改造模式对罪犯进行政治改造、文化改造、教育改造等;三是坚持依法治监的思维,大力开展法律教育,构建罪犯的法治思维,让罪犯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四是结合监狱押犯结构和监狱驻地民族特色,强化罪犯民族团结教育。
李显良强调,召开“监狱+社会”改造模式座谈会,既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监狱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也是推进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把罪犯改造好不仅是监狱的事,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让监狱走进社会、让社会了解监狱,是监狱工作社会化的方向和趋势,打破“大墙思维”,就必须让社会各界了解监狱工作,感受监狱的公平公正公开,肯定监狱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的作用。为此,小龙潭监狱构建了“大墙内外资源共享,监狱与社会同马加力”的改造模式。罪犯教育改造是化解社会矛盾,向社会回送守法公民的突破口,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稳定新期待的重要举措。中共红河州州委党校、民盟开远市委,积极支持监狱工作,共同与监狱一同推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担当了社会责任。
会议就如何对全体罪犯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如何结合罪犯特点,对罪犯开展系列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推进罪犯文化改造;如何利用红色精神引领罪犯服刑改造并形成体系;如何对系列政治改造专题讲座内容再拓展;如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行专题讲述;如何解决罪犯“认罪不服判,不安心改造”的现象;如何紧扣“黄丝带”的来历,以回归为切入点,搭建罪犯与监狱、监狱与社会、监狱与“黄丝带”之间的帮教;如何围绕法治与德治发力,开展系统的法治与德治教育;如何结合民族团结示范监狱创建要求和罪犯回归社会就业需要,开展民族知识教育和民族艺术培训进行了座谈调研。
会议还对“落马官员信仰缺失的共性及改造成效研究”进行了座谈调研。
民盟开远市委会
文:李向坤/图:李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