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民盟前辈“抗战七君子”在香港大学举行救亡演讲追忆
  • 发布时间:2020-10-23
  • 字体:【

【独家报道回忆录·抗战史料文物首次聚焦】

“抗日救国” “还我山河”

——民盟前辈“抗战七君子”在香港大学举行救亡演讲追忆

龙 符

【核心阅读】大陆首次发现78年前“抗战七君子”在香港大学举行救亡演讲时留下的多幅亲笔手迹墨宝。章乃器、沈钧儒、史良、“抗战到底”、“抗日救国”以及郭沫若、茅盾等签名题字首次公开曝光。同时,这组最新发现来自香港抗战时期“七君子”的名人文物与珍贵史料以及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录,证明发生在香港大学抗日救国活动中的这次激动人心的难忘演讲,必将彪炳史册。

日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簪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七都晚刊》首席记者唐丽萍的关注下,一组最新发现来自香港抗战时期“七君子”的名人文物与珍贵史料,从尘封的史海书山中重见天日,展现这批民盟先辈,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抗日救国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貌。让喜爱收藏和关注“二战”历史的云南边疆文山文化圈的各界人士,为之兴奋不已,喜上眉梢。

  2015年8月底,在举国上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征集抗战文物与史料之际,原香港爱国青年、昆明地下共产党员、坚定的工人阶级革命者梁子章先生之子——原云南省文山州文化局副局长,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在整理原西南勘探局云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三0八队离休干部,享年97岁的共产党员、辞世5年父亲梁子章的遗物时,惊奇地发现轰动抗战历史的“抗战七君子”在香港救亡演讲时留的亲笔手书墨宝和签名题词多幅。章乃器、沈钧儒、史良、“抗战到底”、“抗日救国”以及郭沫若、茅盾等签名题字首次公开曝光,竟然在父亲生前用过的笔记本书籍中再现人世,他为此激动万分,欣喜连连。

梁子章2010年在红河州个旧市辞世。梁宇明说;父亲生前在世时,多次向儿子的他讲述过这段不可思议的传奇经历。父亲年轻时,是香港抗日的爱国青年,不仅在香港听过“抗日七君子”的精彩演讲,而且还说,当时特意请他们签过名,题过词,保留有“抗战七君子”的签名手迹墨宝。

这一次“抗战七君子“签名题词的意外发现,证实老父亲所言非虚,同时,史料与文物又吻合,且能够相互印证,让一段尘封在抗日烽火中的一个先驱英烈老革命、工人地下党鲜为人知的抗战历史与革命故事……

一、 抗日史料与文物:热血沸腾与激情燃烧的签名题词诉说处生死搏杀鲜活生动的香港抗战之传奇历史与热血档案

2015年9月1日上午,《七都晚刊》整版刊载了《永难磨灭的记忆》一文,激起笔者(注:资深媒体人,云南作家,文山学院教师)的极大兴趣。笔者与梁老先生是多年的忘年故交,立即约见梁宇明,进一步队此事进行独家采访。梁宇明老师欣然满足本人的专访意愿。在梁宇明家,他拿出那本他父亲珍藏了70多年的本子。

 据2015年9月1日《七都晚刊》《永难磨灭的记忆》报道:“这是这是一本已经发黄、封面偏黑、年代久远的小方形签名本,翻开后,令我们十分震惊,上面竟留有“抗战七君子”中史良、沈钧儒、章乃器3人的亲笔签名,此外,还有郭沫若、茅盾等人的签名。因为签名字迹有些潦草,父亲担心后辈们认不出来,还专门在小本子后面作了注解,并将史良先生写的“抗战到底”字样照样子描好后贴在封面。

小签名本已老旧发黑,棕红色的封面上有梁子章先生用钢笔书写的“抗战到底”几个字。翻开内页,一个个如雷贯耳、耳熟能详革命前辈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笔者的眼前,让人眼前一亮——史良先生,兹九先生(即沈钧儒,字兹九),章乃器先生,茅盾先生,郭沫若先生……这些爱国志士的签名,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刚劲狂放、顿锉有力,让人感觉到他们沸腾的热血、精忠报国的意志和抗战到底,至死不渝的决心!

仔细端详,签名的时间都是1937年12月,至今已78年,其中史良、沈钧儒、章乃器先生均为“抗战七君子”成员,是当时名震海内外的民主人士。郭沫若、茅盾则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翻到小本子后面,有梁子章先生手写的一段亲笔注解:1937年,“抗战七君子”被南京政府释放后,途经香港时,到香港大学演讲,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前去听演讲时特地请他们签名留念。

沈钧儒等7人出狱后,于1937年12月到香港中文大学进行抗日救国演讲。当年,梁子章17岁出头,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热血青年,他去听演讲时请其中几人留下签名。爱国志士的演讲进一步激发了梁子章的爱国热情,随后他也投身革命,参加到抗日的时代烽火之中……”

梁子章先生拿到 “七君子” 签名的仅有三位:分别是沈钧儒、史良、章乃器。
据有关资料显示:立下“一手达成天下”的豪言,成为著名律师,她是近代史上“七君子事件”中唯一的女性,又是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长,她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女中豪杰”,她就是原民盟中央主席史良。她堪是中国法学家、政治家、社会运动家、女权活动家。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沈钧儒,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等职。
“七君子”之一、民主独立爱国人士、新中国首任粮食部长——章乃器,“章乃器先生位高不自居,名重不自恃,勇于追求真理,乐于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他的一生令人敬仰,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

据了解,云南省“中国三七之乡”文山州的这批弥足珍贵拥有78年岁月时光的“七君子”藏品,见证了中国人民为挽救亡国灭种的国耻灾难,铭记仁人志士与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血战到底的铮铮誓言,穿越炮火洗礼、枪林弹雨、艰苦卓艰的“抗战”岁月,填补了“东方主战场”香港大后方抗战文物与史料奇缺的档案空白,丰富了香港爱国志士国恨家仇的一段惨绝人寰的“口述历史”与家国收藏不朽的传奇,是中华民族永世毋忘的国耻记忆。

  二、抗战演讲情景再现:香港大学“抗战七君子“的抗日演讲人山人海,激动人心的演讲与振奋人心的题词激发香港工友投身抗日洪流

据赵俊峰著《抗日烽火燃烧香港》和《历史之轮上的一颗铆钉》俩文记载:

梁子章1914年9月26日出生于广东台山一户贫寒人家,为了生计,11岁时他随家人来到香港谋生。17岁那年他到香港一家织袜厂当学徒。东三省沦陷后,与他同厂的东北籍工友时常对他谈起东北同胞和他们兄弟姐妹被日寇残酷屠戮和蹂躏的暴行,这在梁子章心中埋下对日本帝国主义仇恨的种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内地各界爱国人士纷纷到香港暂避反动派的迫害和追捕,并在香港宣传抗日救亡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了香港同胞“誓雪国耻”“共赴国难”的抗战热情与革命斗志。当时的香港大街小巷,到处是抗战歌咏队:“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广为传唱,震撼人心!

抗战爆发后,由于香港的特殊地位,各界爱国志士或在香港暂避反动派的追捕,或经香港转往他国,使香港有很强的抗日氛围。梁子章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先后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歌咏团和其他抗日群众团体。1937年12月1日,听说郭沫若等爱国志士和刚被国民党反动派释放的“七君子”要在香港大学发表抗日演说,梁子章立即兴冲冲地赶到现场,只见校园礼堂里人山人海,挤满了情绪激昂前来听演讲的人。

这是梁子章先生多次对儿子讲述的经历。据梁子章撰的回忆录《难忘的题词》和赵俊峰著《开在大锡额头的荞花》一书记载了当时的情景:

首先是郭沫若先生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向讲台。他没有立即开口说话,而是用凝重、肃穆、深切的目光巡视着台下的同胞,爱国的烈焰此时在演讲者和群众心中燃烧着。郭沫若先生开口了,他说:“同胞们,朋友们,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全民族要动员起来。”讲到这里他略为停顿,紧锁眉宇,然后提高桑音,用雷霆搬的力量,振臂高呼:“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团结起来,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全场沸腾了,爆发出此起彼伏的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还我山河,驱除倭寇!”等震耳欲聋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在台下的梁子章也跟着高呼抗日口号,抗日救亡的革命火种在梁子章的心底熊熊燃烧。

随后,史良先生走上讲台,这位身材高大,英姿飒爽、颇具穆桂英之风采的巾帼豪杰慷慨激昂、目光炯炯地说道:“同胞们、侨胞们,凶狠的日本侵略者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从东北到华北到全中国,残酷杀害我万千无辜同胞,我们要亡国了!”说着她流下了悲愤的泪水,她高昂头颅,朗声号召大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奋起抗战,痛击日寇,我们才有生路……”茅盾先生在演讲中,无比坚定地鼓励现场的学生和工人群众:“光明总会战胜黑暗,中国一定要胜利,因为日本侵略者已经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茅盾先生走到同学当中,伸出他热乎乎的手掌说:“中华儿女共赴危难,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大家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有力的拳头。茅盾先生最后满怀希望地说:“知其难而为之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伟大精神之一,只要万众一心,不畏强暴,就能争取抗战最后的胜利!”……

演讲的人一个接一个上台,郭沫若、史良、章乃器等知名人士纷纷为大家挥毫题词,点燃了香港同胞们胸中抗日的火种,礼堂里的气氛热烈得快要爆炸了,抗日的怒火似乎要把礼堂的屋顶掀翻了……这是发生在香港大学抗日救国活动中的一次激动人心的难忘演讲,必将彪炳史册。

梁子章热血沸腾,他看到旁边的桌子上摆放着为题词用的笔墨,此时郭沫若先生正好走了过来,梁子章拿着小本子迎了上去要签名。郭沫若先生微笑地看着他,拿起桌上的毛笔,挥毫写下了8个字:“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接着,他又请史良先生题词。史良先生用梁子章的钢笔写下“抗战到底”4个字。接下来,茅盾先生、章乃器先生等先后在他的小册上留下题词。茅盾先生题: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章乃器先生题的是:抗战到底;兹九先生(即沈钧儒,字兹九):抗日救国;……

郭沫若先生和茅盾先生在诗歌《凤凰涅槃》和散文《白杨礼赞》中盛赞的追求新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爱国志士们为他题下的“抗战到底”、“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留言,使梁子章先生对祖国的光明前景充满希望,时时激励着他去为了全国的解放而出生入死,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看到这些振奋人心的题词,对于正是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梁子章来说,犹如点燃了一腔沸腾的热血,给他以思想的启迪、前进的方向和无穷的力量,让他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投身到抗日的浪潮中。1939年5月,梁子章放弃了在香港相对安定的生活,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亲友走上了抗战的道路。通过堂兄美籍华人梁发叶的介绍,他们从香港法国领事馆取得护照后,几经辗转,从越南进入当时的“抗战堡垒”昆明,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此期间,梁子章曾到一平浪修了半年的铁路隧道,后又返回昆明。他厂里的工友们也在他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梁子章后来从事地下工作,在历史上有名的“卢汉起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他与革命党人的努力,这次起义取得了成功。此后他多次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最终,梁子章成为一位富有斗争经验、久经考验的革命者和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一位抗日烽火中成长起来的抗战救国的爱国华侨。

三、抗日革命后代家人有话说:父辈怀揣国恨家仇为抗日救国舍港归国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抗日七君子”的亲笔题词签名将择机献给国家收藏

 在全民纪念抗战胜利的历史时间节点上,回顾历史,中国人无不为这段惨痛的悲惨岁月痛心疾首,不堪回眸。此时此刻,这位在抗战胜利年出生的革命老人梁子章之子——梁宇明,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退休干部,睹物思人,心潮起伏……

他告诉笔者,我的出生地在昆明市翠湖边景虹街小井巷8号。也是当时云南地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隐藏点和联络点。厂里还藏着云南省地下党的一部无线电台。时任云南省地下党的负责人郑伯克(后成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就多次长期潜伏在厂里,进行革命斗争。父亲梁子章,为追求抗日救亡的真理,舍家离港,突破日军海上封锁线,坐上法国邮轮,经法属地越南的海防,辗转才来到昆明,参加革命。没过多久,他得知作母亲在港离世,弟妹生活无着落,便托人将弟妹也接到昆明。弟妹到昆后,告知兄长:母亲是被占领香港的日军强注毒针后,患肝癌去世的。这更激起梁子章的国恨家仇,加倍投入到抗战浪潮中去。后来,弟妹也先后因病去世,所患的病与母亲一样——肝癌。这是被日本鬼子注入毒针的结果。作为一名抗战的爱国归侨,父亲最终加入共产党。在云南解放中,尤其是离港“卢汉起义”时,最后一封信是我父亲梁子章冒死送给党组织,发挥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经历生死的考验,为革命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他自豪地告诉笔者:我是1945年4月出生的人,今年刚好70周岁,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同龄人。笔者好奇地问道:梁老师,你与抗战同龄,那么你的名字……梁宇明笑着说道:我的名字,是父亲亲自所取。因为那时抗战胜利在望,曙光初现。父亲决定不用祖先的排名字派,而为我以“宇明”为名,意为“宇宙光明,拥抱新生”之意,并以此铭记我是抗战胜利的同龄人。

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伟大时刻,梁宇明激动万分地说,抗战胜利是包括全体中华民族4万万同胞全民抗战得来的伟大胜利,不允许任何人歪曲否定!和平环境,来之不易,我们千万要珍惜。父辈们为祖国的远大前程,提着脑袋干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后代一定要继承发扬!尤其是我父母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忠诚、执着,宽厚、无私。天塌下来都不怕,用微笑面对、迎接并战胜一切!这种精神弥足珍贵。父辈们为革命抗战可以牺牲一切,但对党和人民,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分外索取,为胜利可以抛家舍业,为个人却是不提任何要求!——这种“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无畏的“传家宝”,我们一定要弘扬,一定要“传、帮、带”一代代传承下去。

梁宇明最后说:“至于那批‘抗战七君子’留下给我父亲的亲笔签名题词珍贵墨宝,我们认为,这不仅是我们的“家族祖传”文化遗产,虽是父亲留下宝贵精神财富,但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珍贵文物与史料的一部分,还是中华民族香港地区抗战历史的重要物证。今后,我们将在合适时候,捐献给国家,让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珍贵文物与史料,青史永存,光耀千秋。”

【注】此稿经本文新闻当事人梁宇明先生亲自审稿,并提出较好的修改意见,特此鸣谢!

打印页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