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0-02-11
- 字体:【大中小】
民盟延安医院支部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刘旭
疫情来势汹汹,刘旭医生身处最危险的发热门诊和留观察病房,由于防疫物资有限,全院把最紧缺的面屏、护目镜留给发热门诊和留观区的医护人员,刘旭和其他医生为了不浪费隔离用品,一个夜班,整整14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因为隔离装备一旦脱下就必须废弃不可再用。
支部负责人殷红医生介绍:“刘旭副主任医师从过年前到现在一直坚守在感染科,想去看看她,但进不去,只能远远地隔着玻璃门,看着她穿梭在各病房的身影……”。殷红说,医生们虽然现在压力很大,也很辛苦,但大家众志成城,要守护好云南、守护好昆明,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省、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有全市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
民盟昆明市一院支部
普外科副主任——尹剑辉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忙了一年了,全家人难得团聚。尹剑辉副主任一家三口本来计划在省内走走休息几天,哪知刚到腾冲,晚上就接到医院通知取消休假全体医务人员正常上班。两口子都是医生,大年三十早上匆匆乘飞机赶回昆明报到,只好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
他对我们说:“外科相对呼吸科、感染科防疫任务要轻松一点,但此时最怕的是科室同志不重视自身防护而被感染减员,所以我们严格大家要按照规定对工作专制进行消毒和个人防护的学习,让每个人都了解防疫工作流程,避免出现病人出现在眼前而不知所措的情况。”
当问到:“你们会不会也有担心和害怕?”他说:“随着疫情发展,我和冲在前面的医生也会有害怕心理,但一想到我们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国家又这样强大,心里就无所畏惧了。这个时候我还得给年青人解压,关心每个人的困难,解决因为交通,吃饭等生活问题,也把一些专业的分析知会给大家。在管理好原有病人基础上,对于一些新病人的手术抢着做,同时详细与病人家属沟通传递一些防控疫情的知识,帮助他们保护自己保护病患。”
民盟昆明市一院支部
眼耳鼻喉科护士长——付娟娟
从接到抗击疫情通知,付娟娟护士长就带领科室护士坚守在医院,积极选派护理人员支援发热门诊和传染科,同时储备后备护理人员,从容有序应对变化着的疫情。自 1 月 29 日始,市一院在南、北院区医院入口、门诊和住院部等全部道路入口安排志愿者, 为到院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及预检分诊工作,为患者及医护人员筑起了抗击疫情第一道安全防线。
她说:“为确保每个进入医院的患者及家属都能领到口罩,随时掌握自己的体温变化情况,我们遇到就医患者及家属进入医院时,就主动迎上去检测体温,发现口罩佩戴不合标准时,就现场教患者及家属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全身都是汗水。”
“疫情发展的快,每天到院就诊的患者与日俱增。整个假期都在医院,本想直接住科室上,保证随叫随到,但想到家人的牵挂,回到家后,会把自己安排在一个最小房间,在家自我隔离。这样做也是对家人的爱,家人很理解。”
民盟昆明市三院支部
介入结核病科主任——吕正煊
吕正煊主任是发热病人鉴别诊断专家组成员,每天负责疑似病人筛查,收治隔离病人,对确诊重症病人进行抢救治疗。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我们没能直接联系到他。
他的同事告诉我:吕正煊主任母亲在外地,快七十岁了还没见过快一岁的小孙女。原本他想带着一家四口在除夕夜去看看年迈的母亲!可是接到医院通知后!他没有一点迟疑连夜从几百公里以外的路上又赶了回来,赶到了最前线,最危险的重症监护室!一路上淡定的握着方向盘,和母亲只说了一句:“我不能陪你们了,患者需要我!”
就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足以去实现他当年入行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民盟昆明市三院支部
住院医师——李晓蝶
下面这张“微信截图”是作为年轻妈妈的李晓蝶医生出行前和可爱儿子的一段真实对话:
李晓蝶医生看着儿子稚嫩的笑脸目送她离开家门,突然有点点心酸!
亲爱的宝贝!等妈妈和更多的医生叔叔和阿姨打赢了这场生命争夺战,一定回来带你去看海浪和沙滩!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下——他(她)是白衣天使,是守护神,却也是平凡的子女、父母、丈夫和妻子。
衷心祝愿所有的医护工作者保护好身体!战胜疫情!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