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6-25
- 字体:【大中小】
寸树声(1986-1978),字雨洲,1896年10月出生于云南腾冲和顺乡一个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家庭。寸树声幼年时在家读私塾,后就读于和顺高等小学堂,1911年考入大理中学,毕业后曾回乡任和顺高等小学堂教师。1918年冬获官费赴日本留学,1932年在九州帝国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九一八”事变后,寸树声毅然回国,曾先后在北平大学、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等学校任副教授、教授。
寸树声的父亲寸辅清为前清举人,追求进步,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参加了辛亥云南“重九”起义。寸树声自小就受到父亲教诲要好学爱国、造福乡里——寸树声不负所望,传承并践行了优良家风品德,一生克己奉公、勤勉自律、艰苦朴素、英勇无畏,致力于促进边疆地区教育公平,将自己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奉献给了边疆教育!
1939年冬,寸树声先生怀着爱国忧民的质朴之心,以在和顺乡益群中学任校长为起点,开始投身于边疆的教育事业,他认为:“边疆也是中国领土,边疆人民也是全国同胞的一部分,边疆人民的无智、文化的落后,应该是知识阶层的耻辱和责任”。寸树声先生身体力行,成功地践行了“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在云南省教育界和侨胞中赢得了极高的威望。1940年2月15日,益群中学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和顺乡进行创校开学典礼,寸树声正式出任益群中学校长一职。
在办学上,寸树声省吃俭用,广募经费,举全社会之力兴学育人。为筹措经费,益群中学成立了校董事会,由李根源担任董事长,校董会成员有著名教育家及知名人士,董事会发挥积极作用,向社会各界募捐。1940年,益群中学通过募捐共收入15万元;1941年,为进一步扩充经费,寸树声又不辞辛劳,长途跋涉,亲赴缅甸,向华侨募捐,侨胞一呼百应,共捐缅币6万余元。
寸树声还推行“最低收费”制,促进教育公平。寸树声深知人民的贫困,针对广大农村家庭经济上的实际能力,他把学生的学费降到最低限度,尽量扩大免费、半费、奖学金的范围,他希望“不久的将来,使这学校成为完全的公费学校,至少成为除富裕者外不收学费的学校。”在各种费用上,寸树声也尽量减轻学生开支,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较低廉的费用,不仅使和顺本乡的农民子女顺利地接受教育,就连邻乡、邻县的贫寒人家子女也纷至沓来。
在办学时,寸树声始终清正自律、以身作则,推行“把教育和社会看作一体”,他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教育学生摒弃浮华风气,秉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此来影响社会改革。因此,除了在传授文化知识以外,它对学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规定学生一律穿短裤草鞋、剃光头,以当地所产土布为制服布料,不许穿其它颜色服装,抑制了浮华风气;并要求学生每周要清扫他们住家附近的环境一次,改善乡村卫生面貌;组织学生消防队,禁止学生吸烟、赌博、喝酒、吃零食、随地吐痰等。
在课堂上,寸树声讲课时形象传神、针砭时弊,教育学生们要爱国为民、以身报国。他亲自担任学生的“公民”课教师,他撇开当时课本上那种道貌岸然的说教式的空洞理论,而用扎实的社会现象和政治措施来相互对照,声色俱厉给予抨击,用这种生动又朴素的方式潜移默化了学生的心灵。受其影响,益群中学学生多次在乡中抢救火灾,都表现了英勇顽强的精神。
没有耳炫目迷的时尚口号,却有实实在在献身教育的实践,这是寸树声那个时代教育家的特质。即使在颠沛流离、极为困厄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学生,在昆明组织成立了“益群校友会”,想方设法关心和帮助学生,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解放以后,很多益群老校友都将寸树声先生视为“慈母”“益群魂”。
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到了腾冲,5月8日,寸树声决定学校停止上课,并在礼堂里,为学生们上“最后一课”:“平时对你们所说的话,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你们要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炼你们的精神,在斗争里发展你们的力量!我相信,每一个黄帝的子孙,是不会当顺民的,不甘心做奴隶的!”这节上在最偏远之地、最危险之时的大课,不仅感染了所有的学生,对于寸树声来说也是刻骨铭心、挥之不去,后来他在《两年半的乡村工作》中记录下了这“最后一课”。
寸树声于1943年5月撰写出版了《两年半的乡村工作》一书,总结了自己在乡村建设和创办益群中学的实践经验,徐嘉瑞在为此书作序时称“教育与社会打成一片,生活与教育打成一片,于此书见之”;吴晗在读了这本书后也写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顺乡的火炬,将会给全国全民族以光明的启示。”
腾冲光复后,1945年先生回到和顺,组织益群中学复校,此后数年,在寸树声的领导下,益群中学逐渐形成了“严实勤奋、自强进取、艰苦朴素、团结友爱”的校风。这一时期,益群中学学生受昆明“李闻事件”和“一二·一”运动影响,思想倾向进步,积极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和顺图书馆悬挂毛泽东、朱德画像。反动党团企图渗入、插手益群中学与和顺乡,遭到寸树声校长和进步师生们的抵制。
后来,寸树声先后到云南大学、昆明市政协、云南省政协工作,亦不改往日风格,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学校的教学改革和知识分子工作。寸树声先生还竭尽全力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为云南大学今天科研的发展和学校的建设乃至云南省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寸树声先生作为知名的爱国人士,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和革命组织,积极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反蒋反日,并于1944年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以后,寸树声先生在做好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担任过中国民主同盟云南大学分部主任委员;民盟云南省委员会副主委、代主委、第二、三、四届主委;民盟中央委员会委员。1956年至1978年,担任云南省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副主席和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委员、常委。1957年9月,寸树声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4月1日,为云南的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寸树声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2岁,一颗在边疆教育界闪耀的巨星陨落了,令人无比惋惜。
寸树声先生克己奉公、勤勉自律、艰苦朴素、英勇无畏,将一生奉献给了边疆教育,他的精神作风和办学实践不仅感染了当时的人们,也为后世中华儿女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作者:奚明杰 云南长水教育集团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