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6-03-15
- 字体:【大中小】
“石墙黛瓦,又见炊烟”的古村落有着时间积累沉淀的韵味,是人们心灵深处对乡愁的寄托,随着城镇化的冲击,古村落及其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古村落保护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0年,中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90多万个自然村消失,冯骥才先生在2011年纪念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古村落保护后,古村落保护工作被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同样在大理,近些年,古村落的保护也引起了很多政协委员的关注,去年民盟大理州委在政协大理州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集体提交的《关于大理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提案》就被大理州政协列为2015年十大重点提案之一。
从2014年5月开始,民盟大理州委的专家组成调研组,历时半年,对大理州剑川、洱源、宾川、巍山等十二个县市古村落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民盟专职副主委周国珍作为这次调研组的组长,在2014年10月份写下了《大理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并把这份调研成果在2015年的两会期间转化成了政协提案。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白、汉、彝、回等13个世居民族在大理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大理的青山绿水之间,散落着大量古村落,这些古村落历史渊源流长,村落布局星罗棋布、村落风格多姿多彩。据统计,目前大理州符合条件的古村落约有152个,但近年来,大理一些传统古村落却在快速消亡,还有一些传统村落由于建筑破败严重,无法修复,加之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的空心村现象,加速了传统古村落的凋敝和损毁。
在调研过程中,周国珍发现像上末村石头房破败的情况不占少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居住者并没有意识到古村落固有的价值,而老房子简陋的居住条件与现代生活所追求的方便、舒适之间的矛盾,却日益突出,一些居住者不满足老房子的阴暗、潮湿、生活设施不配套,纷纷拆旧建新,很多具有传统特色的古建筑被肆意改建,甚至拆毁。
一年过去了,作为承办单位的大理州规划局对于民盟民进提出的提案,做了些什么工作,进展到哪一步?我们一起来了解。
2015年4月大理州规划局专门成立了调研组,开始对大理州传统村落前后做了三次调研,还专门针对像诺邓、沙溪这样已经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几次协商调研后,2015年7月,州政协和民盟与州规划局就《关于大理州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提案》正式进行了面商。
木杏云介绍,通过开展古村落的科学调查,建立古村落档案和编制保护发展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调查结束后,规划局按照村落基本信息、村域环境、传统建筑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整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传统村落的详细资料记录在案,最终按“一村一档”建立全面详实的专属档案。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古村落保护,确实令人欣喜,但经多年的走访调查,木杏云也深深的体会到基层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仍存在很多误区,很多老百姓认为保护好古村落对于村落的发展是一种束缚,一些乡镇领导和老百姓并不积极申报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仅仅在规划局的建议指导下,勉强开展村落调查,但在中国,恰恰只有纳入保护和发展规划的古村落才能争取到国家和省级的扶持资金。
截止目前全州已有94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居全省第一,其中剑川县共有20个中国传统村落,居全州12县市之首,剑川县沙溪镇共有7个中国传统村落,居全州110个乡镇之首。目前,大理州规划局正在积极申报第四批传统村落,力争大理州第四批传统村落突破一百个。
大理州规划局副局长木杏云:“我觉得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关键就是要注意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保护与发展能够做到协调,不要在发展当中破坏我们原有的风貌,原有的特色,但是也不要因为有保护的帽子,就对发展有怯步的心态。就是我们在保护的要求下可以发展一些特色产业,比如说旅游业,特色农产品,手工业,一些大的文化产业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发展的。我也希望我们的发展不要过度的发展,它是一个适度的、基于可持续发展上的保护基础上的发展,不要把我们的特色消失殆尽。”
只有守得住“村”,才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于古村落来说,没有保护,就没有发展。在两个部门看来,保护好自己的古村落,让远在他乡的人有一个记得住乡愁,永远怀念,永远回忆的地方,这是他们提出这个提案的初衷。
随着国家近些年对古村落保护逐渐的重视,大理州古村落保护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12年大理州有15个古村落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又有42个古村落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名录,到2014年又新增了37个,目前,大理州已经有94个古村落列入传统村落名录。
周国珍认为,我国虽已经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但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存的传统村落却没有出台相应的保护法律条文,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古村落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在古村落周围随意建设新区,严重破坏了古村落的原始风貌,这也凸显了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保护力度不够的问题。
通过调查,调研组发现,在大理,古村落保护和建设总体来说缺乏科学规划,普遍存在现代楼房建设混迹于古村落,布局混乱,古村落原有风貌被严重破坏的情况,调研组认为应该在保持原有生态风貌的基础上修旧如旧,还原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原貌和百姓生活习俗,统一规划。保护好传统古村落受益的不仅仅是当地村民,而是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它也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提案在2015年两会上提交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经过层层遴选,成为2015年州政协十大重点提案之一,大理州规划局也成为了该提案的主办单位,并成立了重点督办提案办理工作领导组,与州发改、财政、住建、文化、国土资源、旅游、环保等部门联动配合,承担起古村落保护的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