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09-21
- 字体:【大中小】
“整个活动行程12000余公里,诊疗病人近15300人次,发放医疗健康保健知识手册7300余份。”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社会公益活动。历时四个月,五条不同的线路,在32天的时间里,民盟云南省委组织的医疗专家踏遍云南16个公路总段,为所辖的129个公路管理段及下属单位的一线养路工送去健康。
此次“关爱养路工·情洒送健康”活动由民盟云南省委、省公路局主办,云南安瑞公司承办,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清华EMBA云南同学会、云南电视台等协办。
民盟云南省委非常重视此次活动,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云南省委主委倪慧芳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并提出要求,并委派民盟云南省委副主委、省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梅妍挂帅医疗专家团。
倪慧芳表示,此次活动也是云南民盟深入贯彻“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精神——把工作重心下沉,把服务送到基层的要求,是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是民盟发扬“关注民生、服务基层,做好事、做实事”的优良传统的重要实践,是民盟云南省委又一次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界别特色,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的具体实例。
镜头一: 梅里雪山、怒江大峡谷的医疗福音
3月30日一大早,天刚泛白,医疗专家团车队离开迪庆州梅里雪山,向怒江大峡谷挺进。路途遥远,中午,医疗专家们到达六库泸水公路管理段,匆匆在食堂简单午餐后,即刻为怒江总段和泸水管理段及大墩子所、仁德所、治超所、鲁掌所、跃进桥站等基层养路工及退离休职工进行义诊。31日,医疗专家团继续向福贡、贡山前进,两山夹一线,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狭窄,偶遇对头车,只能相互退让到稍宽的地方交汇。车队沿着奔腾咆哮的怒江边向中国最西边方向缓慢前行。4月1日,医疗专家团来到云南最偏远的“交通死角”——福贡管理段和贡山管理段,为最基层的公路养护职工进行义诊。
这样的行程紧张高效,劳累在所难免,在整个活动中却是常态。
然后,一想起迪庆公路管理总段党委书记王俊德的话语,专家们就不会觉得累。据王俊德介绍,迪庆州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养路工人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遭受着关节炎、肺心病等多种高原疾病的折磨。云南省公路养护工40岁以后,各种高原疾病频发,由于长期在恶劣环境中工作,导致他们平均寿命缩短,在职、离退休死亡人员平均寿命为66.86岁,远低于国家公布的平均寿命数74.83岁。加之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大部分职工在看病就医方面存在着交通、时间等多方面的障碍。
“民盟云南省委组织的医疗专家团送来优质的医疗服务,将会让奋斗在雪域高原的一线养路工人切实感受到温暖。这是对养路职工的‘雪中送炭’,我们备受鼓舞。”王俊德说。
怒江公路管理总段书记罗顺英激动地说:“民盟医疗专家送来的健康服务,是我们最需要的,义诊覆盖了我们的所有站所职工,这是我们多年最想做而无法做到的实事…希望以后能多举办类似活动”。
镜头二: 热带雨林养路工的排队候诊
4月11日至15日,民盟云南省委副主委、省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梅妍率队前往西双版纳、普洱、文山等地进行“义诊”。
此条线路处于热带、亚热带地理位置,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突出。由于丰沛的雨水和充足的阳光给这里的养路工人的道路养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一年四季,他们必须长时间顶着高原刺眼的烈日,冒着夏季的高温酷暑,工作在山区公路沿线。由于养路工人长时间在室外工作,扬尘、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很大,许多一线养护工都过早患上青光眼、白内障、眼底黄斑病变等职业病,沙眼、结膜炎更是高发常见眼病。
每到一个点,听说省城医院的大专家专门为养路职工义诊,养路职工及离退休职工、家属就早早排队等候诊疗,基层养护工人调班从其他站所赶过来。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里三层外三层地将义诊大厅挤得水泄不通,一再延长就诊时间,确保每位前来就诊的一线养护工都能得到诊治。
“能得到省内一流的专家诊疗并面对面交流十分难得,享受到专业、全面、细致的医疗服务,尤其是对自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了深入的了解,找到了健康的方向,这样的医疗义诊活动我们太需要了!”在接受咨询和诊疗后,养护职工纷纷表示。
镜头三: 滇缅公路88岁离休老人的心声
5月15日至20日,医疗专家团沿着320国道向着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中国段的尽头畹町——保山段前进。大家携带B超机、心电图机、骨密度检测机、血糖检测仪等基本医疗器械,先后为德宏、保山、临沧三个管理总段进行义诊。
四月的绵雨把云南高原五月的天洗得剔透,天空没有尘埃,蔚蓝、潮湿、闷热。医疗专家不惧高温酷暑和舟车劳累,细心地为每位养路工诊断病情,耐心解答提问并传授健康知识,同时不厌其烦地回答他们提出的医疗卫生问题。精湛的医术、热情的解答吸引了前来就诊的养路工们不愿放弃机会,都轮流到各科专家处进行诊疗。每个人手上都都拿着几张诊疗单,测完血压看眼科,看了眼科又看内科,测好骨密度看颈椎腰腿外科和骨科,做了B超再找内科、外科、妇科诊断……。中医针灸科更是门庭若市,每到一处,失眠者通过现场针灸改善睡眠,痛风患者通过扎针立刻止痛,神经性头痛效果更是立竿见影……,凳子上、桌子上,只要勉强能躺下的地方都睡满了扎针灸的病人……。
临沧公路段88岁高龄离休干部宋庆家老人,患带状疱疹一年多,多方医治虽有好转,但局部疼痛仍如影随形时刻折磨着老人,得知省上大医院的医疗专家到临沧,单位安排专人专车接老人到义诊点请专家诊治,经专家会诊,用中医针灸穴位止痛并辅以汤药为老人治疗。40分钟的针灸老人疼痛明显减轻,开朗健谈的老人与记者拉起家常。老人出生于1927年山东蓬莱县,16岁被抓壮丁入伍,1943年随部队到云南,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云南滇西剿匪直到1956年到地方工作,1972年成为滇缅公路一名养路工,从此扎根云南,为云南公路事业奉献大半生直到离休。
当他了解到义诊专家以民盟盟员为主时,他说:“民盟成员素质高,加入要求严,尽是为老百姓做好事……”。
镜头四: 滇东北的热烈欢迎
5月29日至6月2日,医疗专家组在滇东北曲靖、昭通两个公路管理总段继续为一线接力传递义诊。
义诊活动受到滇东北公路站所基层养路工的热烈欢迎。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多给一线患病养路职工解决健康问题,专家们从早上8:00开始诊疗,一个点看完了接着马不停蹄驱车赶往下一个点,每到一处,调班从几十里外赶来的一线养路职工已排起等候看病的长队。专家中间没有休息时间,为了多看病,晚餐后医疗专家们的车队还要多赶上2、3个小时的路,缩短休息时间,延长看病时间,晚上8点多还饿着肚子义诊的情况不在少数。专家们的耐心、细心、热心、爱心赢得更多养路工的欢迎,从基层站所赶来看病的养路工一站比一站多。
医疗队每到一站,都受到前来就医的养路工们的热烈欢迎,当医疗专家匆匆要赶往下一个义诊点时,还有人询问工作人员专家活动安排,赶到下一站等候继续诊治。
“平时工作太忙走不开,即使到了省城大医院要找到专家医师看病也很难,省城专家到我们公路最基层——道班义诊,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这是我们道班工人最需要的。”大家纷纷表示。
“你们关爱基层群众、关心一线‘公路人’,让我们这些远离繁华城市、长期工作在艰苦环境中,为公路事业默默奉献一生的基层养路职工享受到云南顶级的医疗服务,是我们最需要的……”,昭通公路总段长陈由礼激动地表达着对医疗专家们的感激之情。
镜头五: 滇西、滇中完美收官6月21日至28日,大型义诊爱心传递工程第五条线在滇西、滇中的楚雄、大理、丽江、昆明、玉溪五个公路总段所辖的段站所进行,此条线路是活动收官之行。需要把前四条线路没有义诊到的段站全部覆盖,点多面广,任务重,为了使义诊活动更具针对性,有成效、见实效,并有别于普通的医疗下乡活动,让真正有病的基层公路养护职工得到专家的有效诊疗。为此,省公路系统各单位采取事前疾病筛查、义诊点放在基层站、多点患病养路工集中到义诊点请专家诊疗等措施;民盟云南省委也根据不同地区的地方病、职业病特点需求即时调整、协调专家专业方向,确保有病的能得到有效检查和对症诊断,无病或小病的就不占用医疗资源,确保义诊质量和实效。
“本次义诊活动是我单位1958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我们内心无比激动,真情体验‘医者仁心’。”丽江公路总段长和贵荣说。
云南省公路局党委书记黄玉峰感慨:云南省公路养护职工长期工作在艰苦的边远地区,为社会稳定、民族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身体状况却不容乐观,有疾病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民盟云南省委组织各大医院的医疗专家为养路工送来关心、爱心和温暖。我们只有养护好公路,保证公路畅通无阻,才能最好的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