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07-20
- 字体:【大中小】
倪慧芳副主席出席座谈会并作讲话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盟市委主委夏静主持座谈会
闻—多嫡孙、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闻黎明出席座谈会
盟员余丹作主题发言
在昆明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展览之“龙泉记忆·闻一多纪念特展”开展之际,在闻一多先生殉难69周年之日,7月15日,民盟昆明市委举办“民盟论坛·闻一多与昆明”座谈会。
民盟中央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主委倪慧芳,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熊瑞丽作重要讲话。闻—多嫡孙、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闻黎明先生,《最后一次演讲》记录者、亲历者87岁高龄的余丹老师,浠水闻一多纪念馆馆长王锦华,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余斌、余嘉华,昆明市博物馆馆长田建,盟市委文化专委会副主任李国庆作主题发言。会议由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盟市委主委夏静主持。盟省委副主委徐宁、市政协副主席陆玉珍、中共昆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贾玉华等领导和省市盟员代表参加会议。
倪慧芳讲: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现代诗人、学者,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之一,坚定的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先生是一名真正的爱国诗人和学者。他说过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句话正是他一生践行的准则,像一条红线贯穿在他的生命中。他的新诗集《红烛》、《死水》都是现代诗坛的经典之作。他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澳门》,在澳门回归时震撼了中华大地。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特别是在古典文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郭沫若称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闻一多先生还在篆刻等很多方面都有所建树,直到今天,他的那些作品还能引起人们强烈的精神共鸣。
倪慧芳说:闻一多先生虽是一介文人,却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真理、坚持革命。他从书生意气的知识分子、有社会影响的学者,在共产党人的影响和帮助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民盟组织的领导者。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民盟以国家前途命运为己任,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大无畏精神。他与大批民盟先贤选择了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也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选择了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政治道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石,他们是知识分子的典范,民盟的骄傲。
民盟前辈、先烈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是民盟弥足珍贵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代代民盟人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不懈努力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学习继承的光荣传统。
倪慧芳指出:今天我们以举办纪念闻一多特展和召开“闻一多与昆明”座谈会的方式,学习民盟先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定不移地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战斗的光荣传统,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遗志,弘扬爱国精神,始终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切实履行好新时期民主党派的职能,切实承担起民盟作为参政党的历史使命。
熊瑞丽在讲话中回顾了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英雄事迹和历史功绩并对民盟昆明市委进一步加强民盟传统教育提出希望。
闻黎明谈到昆明,特别想到的是昆明如火如荼的民主运动,想到了民主堡垒,闻一多在昆明生活了8年多,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昆明实现了他的终极目标、理想和梦想。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的曲折和探索也是在昆明进行的,作为闻一多的后代,是在受闻一多熏陶的环境下长大的,对他的了解认识和大家一样,都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去感受他、体会他、抚摸他的脉搏,思考他的思考,是我辈的榜样。我们来参加这个活动,是带着一种学习、一种怀念,续写闻一多中国梦的感情,特别感激指导、主办、承办单位对展览的重视,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表现了长远的观念,反应了境界的高尚,展览得到了闻一多第一个纪念馆浠水县的大力支持,现在又在闻一多辉煌的地方建一个纪念馆,希望两个纪念馆共同弘扬闻一多的爱国主义精神。
余丹老人从遵从史实的角度详细讲解了闻一多先生参加“一二一”运动、《最后一次演讲》及牺牲经过,对我们正确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意义很大,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历史资料。
王锦华、田建、吴宝璋、余斌、余嘉华、李国庆分别就闻一多红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真理求实的作风、坚守节操的高尚风范、闻一多精神对现代的启示、融汇中西、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西南民族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致力于大学中文系的改革等方面做了发言。
夏静希望全体盟员继续发扬爱国、民主、团结、进步的光荣传统,秉承民盟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团结合作中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新起点,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把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基本政治要求,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在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