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07-14
- 字体:【大中小】
据联合国统计:百岁老人不足人口的万分之零点二,美国有两万人。他却跨越两个世纪,见惯了秋月春风,堪称见证岁月变迁,沧海桑田的耄耋长者。他十分低调,自嘲谦虚:“搞经济学半途而废,搞语言学半路出家;两个半合起来是个零”。事实上,作为一个年过半百改行,半路出家的学者,他在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上是一位引领者和顶尖人物。孩子生下,第一位认识的人是母亲;人们一用电脑,一定会想起比尔·盖茨;见到电灯、就会想到爱迪生。而小学生一入学,就要学汉语拼音,而学汉语拼音,一定会想到他。
2001年在由中国工程院倡议举办的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的评选中,“汉字信息技术与印刷革命”仅次于“两弹一星”居第二位。从1958年秋季开始,小学利用拼音学习汉字,当时每年大约有 2000万小学生学习拼音,现在每年学习拼音的小学生可能已经超过1亿。几乎所有的中国商品的包装上都写上了汉语拼音名称。因此,有人说:“汉语拼音”是“仅次于原子弹的发明”。
他生于1906年,迄今2015年,足足有110岁,堪称“百岁寿星”。他90岁时,写了一本书,由三联书店出版,名曰《百岁新稿》,堪称“奇书”,理由有二:一是该书为他90岁以后的结集作品;二是该书是他人生中的第二十七本书。现在,他已经出版38本书。跨入甲午马年,他是中国文化界的“老寿星”,已届109岁的高龄。
目前,我们已知健在并依然“老有所为”,“炳烛而学”,“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全球华人“第一寿星”就一定是他!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大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周有光先生。
其实,他还有不少“雅号”:著名作家沈从文曾戏说他是“周百科”。因为他是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会中方三人专家之一。他80岁著《世界文字发展史》、90岁著《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周有光耄耋文存》,100岁著《百岁新稿》,令人惊叹。作为“拼音之父”,他与他人合著《汉语拼音方案》,他提出“汉语拼音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和口语化。后成为大陆小学的必修课,他主编的《汉语拼音词汇》,现已成为中文电脑的词库。目前,《汉语拼音方案》成为联合国认定并采用的国际标准,在全世界推广。汉语走向世界,周有光功不可没。他的论著,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其中,《汉子改革概论》,是系统论证“汉字改革”的开山之作,已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国语文改革的重要教材。《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被美国教授译成英文,出版中英文对照本,被美国多所大学列为名不虚传的“新潮老头”。他又“三自政策”:“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自鸣得意”。虽已百岁,但他思想新潮,思维敏捷,十分时尚:喝“星巴克”咖啡,看“特洛伊”大片,99岁那年游天津……
其四:“阿Q精神”的实践者。他自制的《陋室铭》结尾处说:“鲁迅说,万岁!阿Q精神。”他对待任何事,都乐观看待,笑看人生。他阿Q式的“精神制胜法”,让人想起英国作家的一句名言:“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就哭,你对它笑就笑”。乐观人,能把坏事堪称好事;悲观的人,则会把好事当成坏事。古人讲:“塞翁之马,焉知非福?!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正如“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大诗人普希金所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伤,不要犹豫,快乐的日子就要来临!”正如古人说:乌云遮不住太阳。今人说:从消极中发现积极。翻开109岁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的经历,如同翻开一卷中国百年文化历史长卷。周有光出生于1906年,至今仍然健朗活跃,站立在当今思想阵地的前沿,不时有书籍、文章、访谈发表。周有光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新中国成立后回到上海,周有光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周有光在 语言文学方面的工作,为我国的语文现代化、文字发展规律、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周有光,生于清朝光绪年间,一生经历了晚清、北洋、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建立四个时期,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更有人将他的“百岁人生”,视为“百年中国”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一个精彩缩影。
周有光——敏捷的思维、豁达的襟怀、优雅风趣的谈吐,能成为观众心中最大亮点。
周有光的博学睿智,令中国文坛、诗坛、新闻界奇才聂绀弩亦十分敬佩,赋诗一首赞曰:“黄河之水自天倾,一口高悬四座惊。何处相逢谈兴少,片时不见旅愁生。人讥后补无完裤,我恐先生是岁星。举碗自谦茶博士,乐游原上马蹄轻”。
周有光平易近人,对晚辈关怀备至,品格高尚,胸襟豁达,是大家最亲近,最敬仰的人。他曾为“中国壮族第一部图载歌书”,《坡芽歌书》题字“文字之芽”。云南文山州富宁壮乡,在他的牵头下,剥隘老村三寨竖立起由著名“水稻之父”——袁隆平亲笔题名的“中国壮族稻作文化基地”的铭文石碑。
周有光长寿的“秘密”,一直是人们最想知道的事情。他不显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和蔼可亲,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在性格上,宽厚豁达,开朗随和,幽默风趣。
周有光的人生故事,睿智的、豁达的、乐观的、开明的、前卫的,充满了情趣;与张允和相濡以沫,是和谐家庭的典范;经历过风风雨雨,但总是“向前看”,周有光说:“我觉得‘与时俱进’很重要,但是真正‘与时俱进’不是很容易。”
有人总结长寿原因有四:“一是家族长寿基因遗传;二是家庭和谐婚姻美满。三是爱动脑筋,勤于笔耕,博览群书,乐于交友;四是胸襟开阔,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心态和谐,超然物外,目光深邃。”人际关系好,简言之:仁者寿。
笔者认为:周老师文化界的常青树,语言界里的“不老松。”2010年,他百岁后出的三本书,先后得了3个奖。一是“中华文化人物”荣誉称号;二是“魅力人物”荣誉称号;三是“年度十大好书之一”;难怪有评论他是“中国的一位重量级的思想家”和“最年长和年轻的思想者!”
他是“拼音之父”、“百岁学者”、“语言大师”、“最长寿星”、“高产教授”。长寿的秘诀只有三个字:“仁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