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06-08
- 字体:【大中小】
法国批评家布封说过:“风格即人”。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格。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对文人与作品之风格的一致性所作的精确把握与审美判断。从另外一个方面说,人亦如其文。
换言之,周善甫--“温其如玉的彬彬儒者”,正如著名作家汤世杰所言:善甫老人以思想者立身,《大道之行》乃其毕生思想结晶,又以性情中人名世。《春城赋》既凝聚了先生文采的精华,亦为其哲学思想的艺术鉴证,合则可谓“文行大道,诗赋春城”。
他是纳西族著名的布衣学者,而最终成为一代哲人。陈友康教授称,他“具有忧国忧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堪称当代学人典范。”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马耀先生评价说:“言必行,行必果,是为真儒;著书立说,力倡正学,是为大儒;但求有利于民,不计个人荣辱,是为醇儒。善甫先生足以当之。”
在笔者看来,耄耋之年的他具有“朗月清风,长松巨壑”的儒雅情怀以及卓尔不群、风趣洒脱的人生性格。他的《春城赋》也正是如此!
周善甫先生的《春城赋》,是昆明公认度最高的现代文化元素之一。南屏街、昙华寺、云南艺术家园区、呈贡三台山公园、五华山省政府办公大楼等处,都有《春城赋》的踪影。2008年5月,其局部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藏珍馆”永久收藏。2003年12月,《春城赋》书法原作经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三级文物”入藏云南省博物馆。
一叶可以知秋,一赋亦可知城。如果说,“布衣诗人”孙髯翁180字的《大观楼长联》,号称“古今第一长联。”那么,在纪念周善甫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认为,“布衣学者”周善甫以七十三岁高龄之手,1988年4月7日发表于《云南日报·花潮》的《春城赋》,全文1259字,就是“古今歌咏昆明的天下第一长赋”。
一、览尽昆明之至善与大美
凡赋者,累以华藻丽词,庸者多堆砌,挟典故以充数。《春城赋》用词虽华却不腻,盖源于作家本人之学术情操高尚,故方可胸罗万卷,下笔如神,体现了昆明人独特的文化视野、审美情趣,浓缩了昆明的历史与沧桑。
周善甫的《春城赋》,堪称“赋中精品”。辞赋以“美哉昆明,爽适无伦”发端,落笔不俗,统摄全篇。
首段写昆明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只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人间福地,伊甸迩邻”的概貌。第二段与昆明往昔因地处边陲,外人罕至而得恶名,如美人衣褐,璞玉蒙尘。看似叹惋,实则先抑后扬。第三、四、五段以时间为序,描绘昆明历史沿革、城市布局、人物风貌,工农牧业,革命业绩等,纵横敷衍,物象纷呈。第六、七段写昆明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如数家珍,信手拈来,驰骋自得。
至若,游艇南泛滇池,轻车西攀云栖,则湖山双绝,犹当信其奇瑰。人从危岩窦间出;山向平湖尽处稀。或也繁弦急管,满船果饵待秋月;或也疏钟缓呗,绕寺松楸迎春晖。殿阁干云,疑仙凡之无别;彩灯流波,似觉梦之俱非。西湖稍逊旷达;黄山略过块巍,并依而兼其秀健,或庶乎其可几。尚有,鸣凤密迩,五老非遐。
末句以首尾呼应之势,增强全文的感染力,又似读者由衷的喟叹,言犹尽而意无穷。全文多用对偶句、于长短参差中见工整,情感激昂,运笔古雅,闳中肆外。全文蕴含博富、洋洋洒洒,行文却详略有致,意简句健。
《春城赋》征材聚事,写物图貌,命意闳博,措辞富丽。熟练运用,绮丽华美,采用堪与唐诗、宋词、元曲媲美的汉赋,如椽巨笔,浓墨重彩地在天地文坛间,为昆明春城,汪洋恣意,一如古往今来之文学绝唱!
《春城赋》全面地赞颂了昆明的历史文化和风光物貌,“其文辞汇之丰富,句法之灵活、笔力之矫健、气势之磅礴,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陈友康编著《云南读本》(修订本)云南人民出版社)
《春城赋》是一篇严格按照经典赋体的形式,立文、音韵、节律,以“春城无处不飞花”为韵的辞赋名篇,可谓“传世佳作,千古华章”。
正如云南日报高级记者熊玲所言:《春城赋》是云南历史上,自孙笔翁《大观楼长联》之后,多角度吟咏昆明最全面、最优秀的一篇拼文赋体文学作品,浓缩昆明的风光物产和历史文化。作为颂扬昆明历史人文的辞赋名章,与《大观楼长联》一样,堪称云南文学“华美词章”之“双璧”。全篇充满“仁者气象”,“漪欲兮”--昆明之至善与大美,尽皆囊括入此赋中!
二、辞赋杰作文学瑰宝传世名篇千古华章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缡文,体物写志也。……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周善甫先生巨制《春城赋》用词华而不腻,洋洋洒洒,非至深功力,难驭此奇文。
善甫先生《春城赋》读来宛若一省之风物志。君且看:甫一开篇,便大气磅礴“山横水颠,开川原之奇局;”“南近回归,朔漠之寒流弗届;高拔千九,亚热之蒸暑不巡。”云南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叙述的详尽,“于是,阳和催百花,碧波跃锦鳞,孔雀舞,宝象驯。金马绝尘,碧鸡来宾。信人间之福地,伊甸之迩邻也!且也,美景如画,有口皆碑:”如此描写,何等浪漫,“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亦不过如此而已。
笔锋一转,引来千军万马,金戈相向,楚将军庄蹻王滇,开滇国煌煌基业,引得汉武封印,诸葛南征,宋挥玉斧劈滇于外,元跨革囊纳滇于怀。
古来历史娓娓道来,犹似小时候树下听讲故事,间述民间浪漫凄楚爱情,阿盖饮鸠,以死殉夫,爱之弥珍。君不见,杨慎的夫人黄娥是著名的才女,杨慎流放到云南时,曾有诗云“天涯极目空断肠,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情之弥切。
而今,看,铜殿巍峨、铜钟斑驳、铜旗高树、铜剑张夸。黑水祠中,矫矫前朝嘉木;植物园里,比比异卉奇花。信符“植物王国”之誉;合称“有色金属之家”。如欲尽其奇奥,请劳出以巾车,极尽皱、瘦、透、漏,应拜石林之嵯岈,享领软玉温香,当浴安宁之名沸。“天下第一”果然;“世间无双”不差。
不愧“名城”之称,应中“文明”之鹄。现今华章盛世,歌舞升平;旅游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富民兴滇,滇池治污,举一省之力,以延子孙干净环境。品字三坊,依然沐浴着万家灯火。正义路、光华街仍旧熙熙攘攘。读先生文章,云南之历史、风物备也,一文在手,犹悠游于其间,山川、民俗、典故尽得闻之。读罢此文,不由得击节称赞。--余離子先生的妙评,自成一家。
气势恢弘《春城赋》,正如陈友康教授所说:他的作品重在表现情志、思理和智慧,义理正大,情感真挚,有神采,有风骨,有益世道人心。行文自然自由,天风琅琅,水流花放。他采用的语言文白间杂,是典雅而流畅的“今文”,隽永明净,极好地体现了汉语书面语的魅力。他采用的文体有诗、赋、小说、散文、对联等,大都娓娓道来,智慧横溢,见解通脱,诚恳亲切,妙语连珠,文笔灵动,是真文字,美文字,它给我们的是那种我们在最好的文学中才能触摸到的东西。
“山横水颠,开川原之奇局;钟灵毓秀,见先民与鸿钧。南近回归,朔漠之寒流弗届;高拔九千,亚热之蒸暑不巡,四季无非艳阳;湖山莫不长春。……”正如昆明市副市长杨永明所言:全赋字字珠玑,句句烁金,透出一股大气磅礴的恢宏精气,这既是“春融万物,敢为人先”的“昆明精神”,也是一位中国文化老人对这座城池的毕生热枕。
陈友康教授在《人性的温暖和精神的光辉--周善甫先生其人其学》一文中,盛赞《春城赋》:“是赞美现代都城的文学杰作,充分发挥赋体文学铺张扬厉的特点,横向铺排滇云美丽风光,纵向历数昆明光辉历史,精辟地概括昆明的特点,写出“美哉昆明,爽适无伦”的春城品质,赞扬昆明汇聚众美,是“人间之福地,伊甸之迩邻”。
该赋立意高远,构思缜密,汪洋恣肆、语言典雅,笔力矫健,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被公认为是继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之后,吟咏昆明的最佳文学作品,成为昆明的新名片。
众所周知,名篇必有佳句。“美哉昆明,爽适无伦”一句,此乃赞美春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时有花。”“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春城风物近无赏,柳亚帘扰花覆桥”。(杨慎诗句)“千树梅花千尺潭,春风先到彩云南”。(阮元诗句)美哉昆明,全国少有,其舒适宜居之春风袭来之温爽,无与伦比!
至于“人间之福地,伊甸之迩邻”两句,则说春城不仅是“人间仙境,洞天福地”,更是“天堂乐园,伊甸迩邻”。犹如令人赞美昆明市“东方花都”,“东方的人间天堂和伊甸乐园”一般,有异曲同工之妙,美不胜收!
《春城赋》之所以广为人们传颂,是因为有“美哉昆明,爽适无伦”和“人间福地,伊甸迩邻”的首创之名句,既为昆明做出妙评,又传播昆明的美名。此所谓:“江山还要文人捧”之又一锦上添花的人间佳话。正如《春城赋》所吟:“天下第一”果然;“世间无双”不差。
一言以蔽之,正如马耀先生评价的那样:该赋“立意高远,构思缜密,思想深刻,言语精湛而清新,是继《大观楼长联之后》,有一篇颂扬昆明风光,历史和文化的文学名篇和辞赋华章。著名画家朗森说:“是天才与学养的维美结合”。著名作家汤世杰说:是“用古典文体赞美新昆明的一篇足以流传千古的名作”。斯言善哉!
因此,如果说,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是一朵璀璨的山茶花,那么,周善甫的《春城赋》则是一株开满云岭山川的杜鹃花。
2015年3月20日三稿于“中国三七之乡”--文山“国门大学”
【作者单位】文山学院图书馆,现为文山州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作家、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