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石(观赏石)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 发布时间:2015-06-03
- 字体:【大中小】
大理石因大理而得名,大理因大理石而增辉,作为大理的城市瑰宝名副其实。目前,大理观赏石的价值已为赏石界所公认,大理观赏石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繁荣赏石文化,陶冶大理市民的审美情操,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把大理石(观赏石)资源的开发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结合起来,策划出一大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文化品位和地域代表性很强的大理石工艺品,走集约利用大理石资源、从小产品培育出大产业的路子,实现大理石产业的创新发展,是一个现实可行的选择。
一、大理石(观赏石)产业现状
大理州大理石的开采、加工、销售主要集中在大理市,过去大理石荒料产量80%以上产出于苍山矿带,由于开采方式落后,成材率低,资源利用率不足15%,同时造成苍山植被破坏严重。1998年州市政府对苍山实行封山限采以后,大理石产业的发展遇到了荒料短缺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大理石产品结构调整的机遇,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开始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取材范围不断拓宽,在州内就有漾濞县境内发源于苍山的几条河流内观赏石种类繁多,俗称“河底石”,巍山县境内的荧石,颇具特色;省内外各种大理石材和工艺石料向大理汇集、加工、销售,丰富了大理石产品。二是初步形成了大理石工艺品的加工,销售专业市场,大理石集散地的作用开始显现。
观赏石市场情况。我州观赏石销售以大理古城以及大凤路下关到喜洲段为主,观赏石销售以景观石和画面石为主,年销售额为5亿元左右,多为个体经营户。为促进观赏石市场的发展,州、市党委、政府将观赏石展销列为“两博会”重点展品之一,专门开辟展区,扩大展销面,仅2014年“两博会”观赏石销售额就达147.8万元。此外,2014年3月,大理市人民政府启动了大凤公路、大丽公路沿线石材加工展销经营场所集中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工经营户的生产经营行为,推进石材市场的健康发展,恢复公路沿线景观视廊。漾濞县、巍山县的观赏石销售没有形成市场,仅为少量个体销售。
石产业加工基地情况。我州观赏石加工基地主要集中在大理市,大理市现规划建设的大理石加工基地有大理镇、银桥镇石材加工基地。目前大理镇大理石加工产销基地,占地255亩,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预计可实现工业产值8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排污管网、道路、停车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没有形成大理石销售市场,现仅有少数商家入住。二是正在实施银桥镇建设,目前已建成占地99.36亩的大理石材加工展销基地,已入住石材加工企业。
漾濞县虽有几家景观石制作商户,但是没有统一的开采利用规划和市场销售平台,目前处于散乱的自由开采、加工状态。
巍山县萤石资源主要位于笔架山锑矿,属牛街矿业有限公司,目前作为观赏石进行零星开采。
二、大理石(观赏石)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保护和开发矛盾突出。一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将大理石及其它矿产资源作为保护范围内的重点保护对象,苍山大理石资源采矿于2006年彻底封闭,矿石原料来源受到严重限制。二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生产加工户的环保意识不高,矿山开采、板材加工的废料、锯泥、废水等对生态环境及洱海保护造成了极大破坏。
(二)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一是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大理市矿山企业在开采技术提升方面投入少,多数仍沿用炸药爆破的方法开采,矿石破损率高,致使很好的矿体损伤严重,加之乱采乱挖,采富弃贫,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资源利用率不足40%。二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大理市石材企业95%为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着小、散、弱的特点,自主创新能力差,很难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和开发新产品。
(三)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一是尚未制定石产业发展规划,导致各石材企业各自为阵,更多的是以纯加工、纯贸易、纯矿山形式存在,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生产、技术和服务配套的关联合作,分工协作体系不健全,缺少大而强的龙头带动企业,难以形成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二是品牌意识淡薄,我州石材产业虽经多年发展,至今尚未形成知名品牌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市场运作不够规范,由于缺乏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引导,造成各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相互压价销售,形成恶性竞争。
三、大理石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工作措施,积极培植产业。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石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省委政府重点布局的“1个中心、2个基地、2大特色片区”开展工作,将大理打造成为大理石板材、异型材、大理石旅游工艺品等产品加工基地和市场交易中心。二是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分析研究大理石材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制定出符合全市实际的《大理石材发展详细性规划》。三是尽快完善出台《大理州大理石产业发展意见》,为下一步全州加快大理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加强扶持政策,打造大理石工业园区。大理石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引导企业加强专业化协作,推动企业集中连片发展以及提高企业规模化优势和聚集效应意义深远。大理市虽说是建立了大理镇、银桥镇两个大理石工业园区,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两个工业园区商家入住率较低,没有真正发挥大理石工业园区的作用。建议州市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家入住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和拓展流通市场,形成加工、销售、旅游、商贸一条龙服务的石材产业展销加工基地,做大做强石材产业。改变目前大理石加工业生产布局分散的状况,形成合理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使之成为大理石产业做大做强的推进器,成为一个纵贯古今,集彩花大理石开采加工、外来工艺品石材配送中心、大理石雕走廊、古典石木家具和工艺品加工展销为一体的多功能的产业园区。同时该园区可成为我州旅游业的新景点。若将大理石的文化历史、加工工艺等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参观大理石加工展现给旅游者,使旅游者在参观的同时了解大理石的形成,欣赏大理石工艺品的美感,感受大理的独特魅力。
(三)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一是鼓励石材加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基地,提升大理石采集、加工环节技术装备水平,增强资源利用率。二是鼓励本地石材加工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吸收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延长市场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着力培养、引进一批在开采、加工、设计、工艺、美术、鉴定等方面的精湛技术人才,为大理石加工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提供不竭动力。
(四)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一是充分发挥大理州市观赏石协会在企业沟通、政策落实、行业自律、规范市场方面的作用,建立观赏石鉴评标准体系,真正做到公平销售,引导观赏石市场,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同时要引导观赏石市场由单纯展销的市场行为向富有文化内涵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相匹配的高品位的市场行为拓展。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协会管理、市场运作的发展局面,把大理石市场建成为云南省诚信市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整合税务、工商、质监部门,严厉打击欺诈、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大理石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三是规范开展石材加工企业排污整治工作,依法依规对违法排污加工企业进行查处,责令整改,切实提高环保设施运行效率,降低石材生产加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五)依托资源禀赋,挖掘发展潜力。一是整合旅游优势资源,依托“三月街”、“两博会”等平台,通过举办大理石文化展览,邀请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明星助阵,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会、论坛、文艺会演,不断提升大理石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结合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参加昆交会、东盟华商会、渝洽会等各种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石产业项目推介,为我市石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三是充分利用大理兰花苑及北门大理石厂现有资源,建立大理石博物馆,打造大理石工艺品展示平台,对石材工艺品、石木家俱、宝玉石以及各类观赏石等展示,大力弘扬和传播民族特色文化。
(周国珍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