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4-03-11
- 字体:【大中小】
这个提案不同于一般的提案,他是两会上临时动意诞生的一个联名提案。
提案进行时
事情还得从3月1日说起,当晚,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举国震惊。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陆续抵京。“事发昆明,很突然,心情很沉重。”全国政协委员、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倪慧芳回忆,到京的委员们当时对这种丧尽天良、残害无辜的行为表示了严厉的谴责,并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那晚,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刚开始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一直以为这只是两会前的一条谣言。”梁晓丹委员说,直到看到网媒的信息并打电话给昆明的朋友确认之后,才知道是真的。那天晚上,她直到凌晨两点,她才抱着“亮着屏幕”的手机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们就围坐在一起,打开电视,时刻关注着电视里关于暴力恐怖案件的进展,并讨论着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们能做些什么。
此时,倪慧芳忍住悲痛的心情,静下心来,在想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在今年的两会上,对于这件事,要发出一点声音,要建议国家要加紧建立有效应对暴力恐怖活动的体制机制。
此后的几天里,她把这种想法变成了行动,找其他委员商议、研究,准备提案。
3月4日早上8点30分,民盟界别的委员们提前来到会场,讨论常委会工作报告前,大家对这种反人类、反社会的恐怖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倪慧芳借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应当提案建议国家严厉打击恐怖犯罪活动。
她的话音一落,就得到了在场委员们的一致认同,小组召集人、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徐辉当场建议可考虑联名提案,并指定由倪慧芳等委员起草和准备提案工作。
“那几天我也准备和收集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原打算以个人名义提交的,没有想到,民盟的领导和同志们非常支持这个建议,这让我很感动、很欣慰。”倪慧芳说,如果由小组联名来提,那力度更大一些。
会场上,徐辉副主席当场点了几个委员的名,成立了联名提案撰写小组,有检察院、法院的委员,有文化界、高校的学者委员,还有科技方面的专家委员,徐辉要求大家从不同的视觉结合工作背景来起草和准备提案工作。
3月5日早上,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前,民盟界的委员们再次提前来到会场,就联名提案发表了实质性的内容和意见,小组秘书完整记录了发言。倪慧芳等几名准备提案的委员吃饭、休息也没闲着,从专业的视角进行筛选、修改、统筹提案内容,3月5日晚,小组联名提案便形成了初稿。
“内容完善,意见很丰富,比起当初我自己想的几点要全面很多。”说起这份提案,倪慧芳非常满意。
3月6日上午,联名提案初稿在小组委员之间内部传阅,再次征求大家意见,查漏补缺。3月6日晚6点,联名提案形成正式稿,晚8时,正式提交驻地提案组。
临时动意的提案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提案。
“由一个突发性的重大社会影响事件,临时动意,短时间内在两会上产生联名提案。”多位连任两届的老委员表示,在自己的履职生涯中还是“第一次”。据记者了解,这是两会上产生的第一份关于反恐立法的联名提案。
“这份提案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除了政协委员自身的责任感使然,还源于民盟在联名提案方面有人才上的优势。”倪慧芳说,徐辉副主席点名制定的委员当中有法律界委员、有专家学者委员、有在民族地区工作经验的委员,也有案发地籍贯的委员,这是委员们集思广益的结晶。
3月7日,记者看到了这份临时动意、两会产生的提案。
提案共三页,全文共分为“加强对打击暴力活动的组织领导,加快反恐立法进程”、“强化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干警力量配备和能力培训”、“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提高预警能力”、“加强反恐情报收集工作”等五大部分,内容较为翔实,针对性很强。
比如,应着眼于“防范事发、止于未发”,强化底线思维,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防范立地,坚决遏制和打击一切暴力恐怖活动,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应增强前瞻思维,尽快完善实践中急需的惩治恐怖活动的专门立法,建立更完善、更专业的法律制度,为平安中国建设做好充分的法制保障。
要建立“全国一盘棋”的联防机制,改变过去“局部对局部”、“地区对地区”的应对方式;要进一步加强专门打击力量的配备,强化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措施,形成强大威慑;要广泛动员和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干部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做好应急准备。
提案还建议,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综合利用各类资源,依靠各种手段及时掌握信息,不断提高主动发现能力,力争把恐怖活动消除在未发生的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