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3-04-01
- 字体:【大中小】
一、科学规划,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质。
坚持规划先导原则,强调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一旦规划好,执行中只能微调,不能二、三年又推倒重来。
要高目标规划。强化规划对城市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抓好优化城市布局体系。对新城、城市中心区、重点地段、重要街区等能够集中反映和突出城市风貌特色的“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物”以及主要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认真谨慎的研究决策,并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有效地避免了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聘请国内、国际一流专家参与规划设计,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各方面的报建项目都要经过比较,反复修改,反复审查,严格评选,优中选优。规划设计注重体现独特的风格,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突出山水特色,要显“文”露“古”,强化昆明的文化旅游功能,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建造人文景观,注重保留历史文化古迹,融汇多种建筑风格,形成城市和谐统一、富有韵律的风格。严格规划审批管理,成立专门的规划监察队伍,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和违章建筑进行严肃查处。
要高品位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以道路建设启动,以开发区建设拉动,以园区建设带动。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和追溯,加速呈贡新城建设,密切老城和新城的联系,使二者互为一体,共同促进。全面进行公开招标,让最优秀的建筑施工单位建设,使城市建设高品位,有特色。
二、营造特色,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
特色是城市保持永恒生命力的基本要素,昆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必须突出特色,增强城市魅力。要把城市建设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强化发展意识,把城市做强;强化精品意识,把城市做优;强化环境意识,把城市做美。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要依托春城营造生态城市特色,这不仅是对现有优势的发挥,更是对未来强势的创建。
要营造水韵特色。滇池是我市难得的自然资源,也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必须进一步完善规划,明确目标、措施,以营造生态水系为目标,全力进行保护、开发和建设,重点应加速推进呈贡区规划建设。要营造园林特色。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继续加大力度,组织大环境绿化、广场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倡导全市居民人人参与绿化、家家种草养花。临街的单位、商店、住户应在门前和窗台摆放鲜花。城区所有围墙、栅栏一律栽植灌木和绿藤,能实施墙体垂直绿化的一律实施垂直绿化。
要营造宜居特色。鼓励使用节能建筑材料、保温建筑材料,在规划源头引导建设项目广泛应用节能保温技术,试点建造一批生态小区,形成新的城市建设亮点;实行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清水走廊、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快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监测监控体系;加强废气污染防治工程;强化噪声污染控制;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挖掘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营造文化城市特色。昆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5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项,省级39项,市级35项,县(市)、区级225项。主要分布有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古石刻、近现代文物等。丰富的近现代历史也为昆明留下了丰富的近现代文物资源,主要有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石龙坝水电站、护国桥、朱德旧居、唐继尧墓、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聂耳墓、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等。历史文化名人又郑和、聂耳等,重大历史事件有护国首义等。应科学规划,集中力量尽快实施系统开发,改造一批工程,编撰一批资料,推出一批名品,以各类项目为载体,不断丰富和凸现城市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城市特色品牌。制定文物保护的具体行动计划,以保护与传承为目标,杜绝以粗糙复制为手段的所谓“复兴”行动,降低城市品位,必须高标准规划文化标志性建筑,使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共同丰富我市的文化内涵。
四、加强管理,提升城市素质品质。
提升城市品质,基础在市民,靠市民的广泛参与和市民素质的提升。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一半靠规划建设,一半靠加强管理。必须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既要管得住,也要给出路,从根本上寻求城管突出问题的破解之道。
要强化城市管理制度建设。加快研究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城管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机制和有效投入机制,借鉴新加坡、株洲等地经验,出台针对乱吐痰、乱丢垃圾、乱穿马路等三乱行为的处罚条例,可以聘请城市低保和下岗人员组成的“市容环卫监督员”,分布在城区主要广场、主次干道等,对乱丢乱吐、乱穿马路等行为进行按章处罚,处罚所得归监督员所有。通过教育和处罚双管齐下,起到警示和宣传的作用,提高市民素质,使昆明形成良好的秩序。
要建立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要扩大数字化城市管理内涵和覆盖范围,将建成区范围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同时健全“以块为主、重心下移、权责配套、严格考核”的城市管理责任机制,全面引入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和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现场处置能力,真正实现城市管理的“全覆盖、经常化、高水平”。
规范城市服务设施和业态管理。积极推进供电配电箱、公交站台等各类“城市家俱”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成套化、系列化的要求,统一设计、更新;引导和鼓励发展与区域功能定位和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商贸服务业,对商业业态混乱的重点路段实施结构调整。以人为本,疏堵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小贩中心和小吃中心,规范使用广告招贴,引导摊贩划行归市。
综上所述, 提高城市品质品位, 关键是要正确地把握其内容的实质, 使之与城市实际相结合, 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科学有序的开展。同时作为城市的发展, 需要全体市民去关心, 去参与。一座高品位的城市, 它必须是优美的硬环境和良好的软环境相结合。因此, 必须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 形成高尚的城市文化氛围。这样, 我市才能逐步成为最具魅力、最具幸福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宜居宜人新都市。
(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