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盟员风采
盟员风采
难忘的采访 珍贵的纪念
  • 发布时间:2012-11-21
  • 字体:【

 前排左五为作者 

  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滋润;它之所以闻名遐迩,为世人向往,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爱护。

  在我的相册里有几幅珍贵的照片,那是先后采访党和国家领导人尉健行、吴仪、李贵鲜、杨汝岱、吴邦国、张梅颖、李岚清、李长春到我州视察的重大活动后,有幸与尉健行、吴仪、张梅颖、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合影留下了的珍贵纪念。

(一)

  1995年3月初,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建行来西双版纳视察工作。在4天的行程中,尉书记走进农家、来到困难企业了解民情民意,认真听取我州纪检监察工作和基层总工会的工作情况汇报。中午,他也没顾上好好休息,又看望和慰问了在基层工作的纪检、工会干部。尉书记穿着朴素,说话和蔼,他最关切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分流问题,关心纪检干部思想动态和工作环境,每一件事、每一个问题都听得非常仔细。一路走来,尉健行视察了热作所、民族风情园、植物园、傣族园等10多个地方,我自始至终参加了每一个地方的采访活动,拍摄了3个胶卷100多张珍贵的照片,许多照片被省政府办公厅、州档案馆、州党史留做资料保存。

  在勐仑植物园,尉建行书记与我和同时参加采访的州电视台记者合了影。最令我感动的是,采访结束临上飞机前,尉书记与到机场送行的我州党政领导一一握手告别,竟然没忘我这个普通的新闻记者,他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记者辛苦了!”顿时,我非常激动,这是对我这次采访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今后工作的鞭策和鼓励。
至今,每每看着这张我们与尉书记合影的照片,脑海里就浮现出那次难忘的采访,耳边就响起那亲切的问语,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莫大的荣幸,觉得从事记者工作非常光荣,更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

(二)

  2003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来云南考察,走进了西双版纳傣家。

  一路走来,吴仪副总理在景洪市勐罕镇曼春满村看望了三家农户,视察了村卫生所、镇卫生院和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与农民、医护人员和基层干部倾心交谈,详细了解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医疗情况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能力、服务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询问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反映、参加人员情况和基层政府、医疗机构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时的组织管理情况。吴仪充分肯定了西双版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边疆医疗工作提出要求:“要进一步抓好试点工作,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各少数民族兄弟得到良好的医疗救助。”
吴仪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一定要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筹好、用好、管好资金,切实搞好医疗服务。吴仪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满腔热情,积极稳妥,扎扎实实开展试点工作,使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奠定良好基础。

  在曼听公园,吴仪副总理参观了周恩来总理纪念碑,我有幸与吴仪副总理在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前合影,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三)

  2005年11月26至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到西双版纳视察,还专程来到民盟西双版纳州委机关办公室,看望和慰问民盟州委机关干部,并与民盟委负责人和部分盟员亲切座谈。

  张梅颖高兴地说,今天在美丽的西双版纳见到了在边疆地区工作的盟员同志,与大家见面交流感到很亲切,如同回家一样。民盟西双版纳州委做了大量的工作,被民盟中央评为“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我代表盟中央向大家表示敬意和祝贺。她希望各级民盟组织把参政兴国作为第一要务,希望民盟西双版纳州委围绕当地的经济发展出题目、搞调研,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参政议政,尽职尽责,发挥好参政党的作用。

  她提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明确了“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体现了人民意愿。民盟西双版纳州委及盟员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要把参政兴国作为第一要务,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紧紧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为西双版纳“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座谈会结束后,张梅颖副主席与民盟西双版纳州委的主委、副主委以及基层支部、办公室负责同志合影留念。

  那时,我刚被批准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作为一名新盟员,能聆听到民盟中央领导的亲临指示并与之合影,倍感非常自豪。并以此为动力,我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工作,积极为盟宣传。2007年,我当选为州十届政协委员;2008年9月,民盟西双版纳州委完成换届工作,我被选举为新一届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挑起了民盟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部长的担子。

(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5年以来,我每年都被民盟云南省委、州委或州委统战部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所写新闻作品也获得了一些大奖。其中,2008年3月,评为优秀盟员,受到民盟西双版纳州委表彰;2009年、2010年获得民盟云南省委宣传二、三等奖;2009年,论文《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优势和新闻单位资源优势  让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形成合力相得益彰》,获得云南省新闻论文三等奖;2010年5月,作品《哈尼“阿批”捐肾救子》荣获第十二届云南报业新闻奖;同年10月,《践行禁毒志愿者的铮铮誓言——记全国优秀禁毒志愿者,布朗山乡曼果村委会支书、主任克三》,荣获云南省禁毒防艾好新闻一等奖;2011年,作品《我州近交系原原种猪克隆出世界首只近交系克隆猪》,获得本报好新闻三等奖、云南好新闻三等奖、云南报业好新闻二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

  在十届政协5年期间,我认真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能,积极参政议政,参加了普文镇、景讷乡开发山区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景洪市社区建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我州橡胶生产企业、勐海县工业园区、景洪市城区环境卫生、小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和打洛、磨憨口岸、和视察全州通路工程、廉租房、宗教、节能减排、工业园区、社区建设、民族教育、“双语教学”、 橡胶生产废水、废气处理整改和“桥头堡”建设等约20个专题的调研、视察活动,写出了我州水资源现状调查、解决景洪城市交通拥堵、保护傣家竹楼、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调研、强化城乡建设等方面的调研报告和情况反映;参加了12次重点提案的面商会和民主评议州司法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的工作;参加了州委五届、六届全会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会议,为助推我州经济建设出力献计献策。从州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以来,共向大会提交12件提案,其中《关于修建景洪农场至州殡仪馆道路的建议》、《关于在州委党校开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理论课程的建议》、《关于保护傣族干栏式建筑的建议》3件提案被列入重点提案又被评为优秀提案,受到州政协委员会表彰。同时,积极宣传政协工作,在版纳政协、云南政协和人民政协等报刊发表文章,撰写了《建设新农村,要关心农村基层组织——我州农村八大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研文章,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定位,积极发挥参政党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并且,先后3次参加了州委统战部和民盟云南省委举办的民主党派成员骨干培训班学习,学习笔记评为优秀。

  在认真积极州政协委员履职的同时,我没有因为社会工作繁忙而影响了新闻采访工作。仅2011年1月至12月29日,在本报见报稿件共有205篇幅;见报于西双版纳政协、云南政协、民盟州委、省委和中央民盟、统战部等刊物?网站)约计50余篇。

  弹指一挥间,我从1980年2月云南大学毕业就进入西双版纳报社,至今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已经有33年。记忆中的每一次采访都非常难忘,但留在相册里的那几幅珍贵的照片,是我最大的财富。

  记者的路,每一步都是攀登。回顾和总结我的新闻工作,虽有文章获得全国、省、州(市)和本报不同等次好新闻奖项的业绩,但更深刻体会到的是两个字:责任。

(刘云辉)

打印页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