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信息
要闻信息
民盟省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发布时间:2011-01-25
  • 字体:【

  1月21日下午,民盟省政协委员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进行了认真讨论。委员们普遍认为,201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前行,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十一五”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

  夏静(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昆明市委主委):秦省长报告思路清晰、立意高远,目标明确、催人奋进,体现了科学、协调、全面发展的要求,集中体现了一个实字。报告讲成绩实事求是,全省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讲问题客观理性,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讲目标,积极稳妥;讲措施,重点突出,操作性强。

民盟特别关注民生问题,省长报告从“六个方面加强”很具体,不同于以往高喊“高度重视民生”的空口号,只要按此去做,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

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通篇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目标振奋人心,关键是抓好落实。建议:一是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强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形成地区产业的错位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支柱产业,体现特色。二是要高度关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特别是要着力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缩小发展差距,推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三是要加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特别是确保少数民族相关法律法规的全面落实,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张国儒(保山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保山市委主委、保山学院副院长):《政府工作报告》非常鼓舞人心,令人振奋。

  政府工作报告首先总结回顾了去年我省战胜百年不遇特大干旱所取得的成绩和不平凡历程。去年,我省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省委、省政府积极应对,取得了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农业产值也有所增加,这说明省政府面对旱灾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

  建议:1、在整个“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工作中,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工作力度显得不够,有些薄弱,例如:高等教育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30%,五年增长10%,任务非常艰巨,缺少制度保障和措施跟进,很难达到。2、在改变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方面。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根据云南实际,除投资拉动外,应在消费拉动方面多做文章,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3、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现在我省已确立“十二五”发展蓝图,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要靠政府落实。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这也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建议政府能否像法检两院一样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联系的长效机制。建议在两会期间,派出政府代表到相应部门听取和采纳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邵宛芳(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院长):秦省长报告言简意赅,客观务实,成绩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感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当中政府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作为农业方面的基层委员,感到在去年干旱灾情下,全省克服困难增产增收,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工作中,首先把夯实农业基础提了出来,非常好。因为农为国本,立农兴农,国之基石。报告中重视水利发展、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是实在的举措。我省因地域、基础等方面薄弱,靠高精尖发展经济不可能,建议依托资源优势,在生物产业开发和利用方面做文章。

  戴抗(民盟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办公厅巡视员):《政府工作报告》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全面征求各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委员意见后,吸取各方意见,荟萃各方智慧,两个报告总体上全面客观、条理清晰、感觉很好。一是图文并茂,使非专业人士能更加通俗易懂地了解两个报告;二是层次分明,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分门别类地对所要涉及的内容做了详细的分类。

  但从“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来看,我省“十一五”发展的指标尚有不足:一是三大产业总产值比原先预定计划稍差一点,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大,超出计划太多,这说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二是非公经济比重“十一五”原定计划大于生产总值的50%,而2010年我省非公经济只占生产总值40%,这说明非公经济发展不充分,“十二五”期间,需加快发展;三是报告中提出的“快速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升”应该有个具体的数字,予以量化。

  (尹忠槐  严旭)

打印页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