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5-10
- 字体:【大中小】
简介:民盟云南中医药大学委员会是一支具有辉煌业绩和光荣传统的基层民盟组织,活跃在祖国西南边疆传统医学教育与救死扶伤的一线。前身为1986年4月成立的民盟云南中医学院支部,2010年设立委员会,现有成员92人,其中高级职称64人、研究生41人、省部级以上名中医8人、省级以上人才称号9人。近五年新增盟员9人,平均年龄37岁,其中博士6人。
民盟云南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始终秉承“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中国共产党云南中医药大学委员会的领导,在民盟云南省委的指导下,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增强履职能力,依托资源优势,倡导“关注民生 护佑健康”,不断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民盟云南中医药大学委员会智慧与力量。
坚持政治引领
坚持理论武装头脑。近三年,民盟云南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在邰先桃主任委员的带领下,多次邀请学校组织部、统战部和民盟云南省委组织部,为全体盟员宣讲中共二十大精神、云南省委十一届历次会议精神、民盟十二大精神、民盟云南省委十五届历次会议精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提高盟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深入施行一月一次的“民盟云中午餐例会”,关注盟员思想动态与社会实践,聚集中共云南省委“3815”战略和学校“1221”战略,共议参政议政选题、实施与提案进展,部署下一阶段社会服务活动。始终做到与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与民盟云南省委“同频共振”,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根基。
坚持文化驱动
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近三年,民盟云南中医药大学委员会秉承“讲好中医药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服务边疆人民健康”的理念,依托省内中医药专家优势资源,挖掘整理系列科普内容,先后到云南科学大讲堂、云南民盟文化大讲堂等各级各类论坛开讲公益讲座20余场。组织专家团队“下基层、进校院、入田间、上企业”,倡导“中医药+”行动,如:“中医药+人民健康”主要依托医疗机构宣传宣讲传统保健技能与技法;“中医药+乡村振兴”主要依托科技企业宣讲药食同源植物栽培与产品延伸;“中医药+产业发展”主要依托头部企业宣讲云南道地药材品质提升与新药研发。
坚持科技赋能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三年,民盟云南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盟内专家学者联合省内外优势技术力量,服务云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设2个省创新团队、1个省重点实验室、24个基层专家工作站,为云南省16个州市不断输送人才与技术,巩固临床诊疗技能、培育科学家精神、研发系列健康产品与医疗机构制剂。先后主持盟省委调研课题6项,提交咨询报告6个,转化为政协提案2项,社情民意1项。
强化校地共建
政治引领、文化驱动、科技赋能落地的核心在于校地共建,协同发力。民盟云南中医药大学委员会深知增强履职能力的核心在于实践,实践的战场在民间,在临床一线、在田间地头、在生产车间、在课堂操场。近三年,先后与民盟红河州委、民盟丽江市委、民盟保山市委等州市盟组织开展校地合作共建活动,开展传统保健知识进校园、名中医进社区、科学技能大提升、优势特产再升级等系列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关注健康、普及传统医学科学护眼、提升基层临床诊疗能力、指导特产升级迭代、政策规划建言献策。
民盟云南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将始终恪守民盟优良传统,号召全体盟员立足本职工作,发挥教书育人、救死扶伤、科学研究的优势资源,主动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生动践行云南省委战略部署,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民盟云中智慧,推动云南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撰稿:民盟云南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吕小满
编辑:陈晓熊 审核:王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