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盟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盟员文萃

葫芦丝响传万里——民盟盟员、曲靖葫芦丝协会创始会长李辅仁小记

时间:2023/3/24 16:02:28|点击数:

 

李辅仁,1987年生,师从著名葫芦丝演奏家李春华,2019年获美国加州长滩州立大学孔子学院音乐艺术课程结业证书,现任云南民族器乐研究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曲靖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副秘书长、曲靖葫芦丝协会会长、云南艺术学院葫芦丝巴乌考官、曲靖葫芦缘葫芦丝巴乌艺术中心主任,2014年昆明首届葫芦丝巴乌邀请赛、2016年香港国际葫芦丝巴乌艺术节等比赛金银奖获得者,2018年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贺新春》节目录制,个人原创作品有《苗寨美》、《城南春曦》、《相遇》、《月光之恋》、《思》等,其中《苗寨美》入选中央统战部2021年“寻美•中国”作品展示。

1

器如其人。

葫芦丝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柔美迷人,极富表现力,深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乐,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动听的声音。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抒情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林深处》、《竹楼情歌》、《打跳欢歌》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 “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其动听的声音。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参加洛杉矶旅游峰会闭幕演出留影

李辅仁师从李春华时,在传承技艺时听李春华讲得最多的就是:众多的乐器中,葫芦丝是中低频率乐器,接近人声,最容易让人感受到愉悦、舒服与简单。葫芦丝能够奏出喜怒哀乐,让人们在演奏中抒发情感,聆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要吹好葫芦丝还要教好葫芦丝的同时还要争做一名合格的葫芦丝艺术工作者。

2019年金秋时节, 李辅仁作为曲靖市葫芦丝协会会长,随李春华带领的中国新丝韵艺术团,去往美国西部名城洛杉矶参加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洛杉矶香山峰会的闭幕式。来自51个国家87个城市、37位部长、市长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旅游机构的代表400余人出席这次峰会。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在中美友好协会的安排下,李辅仁等在宴客厅外奏响了迎宾曲,演出结束后西洋乐团的艺术家们被这誉为“东方的萨克斯”的葫芦丝深深吸引,纷纷主动和艺术团成员交流、探索葫芦丝艺术。讲座和音乐课程结束后,有的外国学员甚至不愿离开。葫芦丝音乐的魅力神奇、迷人,让初次接触的外国学员都被其深深打动,他们惊奇于这个从没见过的来自东方的神秘乐器竟然可以奏出如此空灵而美妙的声音,并期望看到更多的介绍以便进一步的了解葫芦丝。做为艺术团的一员,凭借葫芦丝作为媒介,在高层级的平台上传播了中国文化、云南文化,让不同国度的人们通过艺术这个桥梁获得交流,这让艺术团主要成员的李辅仁感慨不已。

 

李辅仁(前排右一)与洛杉矶城市乐团交流后留影

 

在这次赴外交流中,参加美国加州长滩州立大学暨全球孔子学院日中国文化周是另一个重头戏。活动当天上午,校园草坪的快闪表演中,李辅仁与合作表演者站在绿莹莹的草坪上,当演奏的葫芦丝作品声音乍一响起时,加州长滩州立大学当地的学者、学生及老师无一不马上就被来自东方的天籁之音而感动。草坪快闪之后,李辅仁等先后表演的独奏《山之子》、《打跳欢歌》,将云南多彩欢快的民族节奏一下呈现在异国他乡,饱含的情感与投入的演奏,让参与者跟随其中,掌声鼓了一阵又一阵、经久不息。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

美国丝路之行,让李辅仁对中西方音乐艺术的交流、融合有了新的认知,受益匪浅。也更坚定了作为一名葫芦丝艺术传播使者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坚定了将老师李春华努力耕耘勤于奉献,让葫芦丝艺术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和认可的信心。

2

时光倒流。

2016年11月12日,曲靖市妇女儿童中心多功能大厅,一场名为“曲靖市葫芦丝协会成立大会暨葫芦丝专场音乐会”的表演帷幕拉开,118名葫芦丝爱好者为650多名现场观众演奏的11个节目曲调时而激昂、奔腾,时而婉转、悠扬。

有一个人,时而闭目倾听,时而屏气凝神,手指跟着选手的节奏轻打着节拍。帅气的面容,一身干练的休闲装,沉醉于艺术世界的神情,面对舞台那种清澈的眼神,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他身上流淌的艺术气息。——他便是曲靖市首任葫芦丝协会会长李辅仁跟随学艺十余年的老师,有着“中国葫芦丝王子”李春华。

李春华,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教育家,出生于春城昆明,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美国长滩州立大学客座教授、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巴乌考级评委,出版发行多部教学专著及专辑。长期以来,李春华为了葫芦丝的推广普及,在全国各地义务演出、作讲座上百场。

葫芦丝,也称“葫芦箫”,是一件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的古老而神秘的乐器,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葫芦丝的声音非常悠扬婉转,音色具有独特的魅力,随着越来越多的葫芦丝爱好者的推广,尤其是在李春华等人的努力下,葫芦丝在全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涌现出了一批全国闻名的出色葫芦丝艺术工作者。

李辅仁夫妇与李春华(中)合影

谈及葫芦丝,李春华常言这是缘分:身为云南人,他深爱着这种迷人浪漫的乐器,并希望将这一少数民族乐器推广至全世界;谈及李辅仁,这位在曲靖的李春华的弟子、曲靖市葫芦丝协会会长,他在云南第二大城市建立工作室短短几年,招收的学员从最初的几名,到协会成立后常年数百名的学员,并年年开展免费公益普及的活动,这些让李春华感到十分踏实和欣慰。

“做艺术非常辛苦,从某方面来说,也是在为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做一些贡献。”李辅仁对葫芦丝的热爱,让李春华或多或少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是肯定也是提携和推广,这次专场上,李春华准许李辅仁和妻子田蕙慈(曲靖葫芦丝协会秘书长)分别为现场的曲靖观众一连首演了由他本人创作的超七孔葫芦丝作品《春暖花乡》、《山之子》、《新赛马变奏曲》几首代表性作品。

3

李春华曾总结,葫芦丝是五好乐器其特点是“好听、好看、好带、好买、好学(易上手)”。葫芦,谐音“福禄”,常被人们当作互送吉祥、祝福的礼品。无论是曲径通幽的静谧,还是万马奔腾的恢弘,都能在葫芦丝的悠扬乐声中领略得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这种乐器以葫芦做为气室,葫芦口做为吹口,通体长约30厘米。常见的为三管葫芦丝。就是以中间的竹管为主管,其余为副管。传统葫芦丝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2014年葫芦丝在葫芦丝制作家们的努力葫芦丝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在音域的拓展有了新突破,相比传统葫芦丝葫芦丝的音域超七孔葫芦丝把音域拓展了接近两个八度,所以有了现在的超七孔葫芦丝也就是九孔葫芦丝和十一孔葫芦丝,随着超七孔葫芦丝的推出和普及,葫芦丝上了一个新高度。让葫芦丝演奏者和学习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葫芦丝的材质有万般种,紫竹的、红木的、檀木的、胶木的等等,不同材质的葫芦丝音色听起来会有所差别,李辅仁最常向学习者推荐的还是天然葫芦加竹子材质的葫芦丝。因为这种最本真材质的葫芦丝声音的音色最美,最动听。

2022年7月11日,由李辅仁承办的曲靖市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葫芦丝艺术团首期公益班隆重开班。此次培训班由曲靖市委台办组织,旨在挖掘地方资源,拓展交流渠道,扩大对台文化交流。台办干部、台胞台属、曲靖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员数百人等参加了培训班。当天,台湾葫芦丝学会会长陈世忠来信,向李辅仁及各位学员问好。信中,陈会长代表台湾葫芦丝学会对曲靖市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葫芦丝艺术团首期公益班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期望曲靖市台办、曲靖市葫芦丝协会多搭建交流平台,创造更多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

听到一首歌的悸动,分享与解读作品时的快乐,其中蕴含的是无限的感受与想象。类似这样的义务推广活动,从2015年李辅仁学成技艺出师后开办“葫芦丝成人公益班”至今年年不断。就像罗曼·罗兰说,音乐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的本质来自真的自然与真的生命。音乐的来处和归处就是让每一位寻常百姓得到精神娱乐,丰富大家的生活,这一简单想法,让李辅仁有了上千的学生,他们中有机关干部、学校师生,更多的则是家庭妇女、忙碌在城市中各行的打工蚁族。音乐,让这个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温暖,更多的人从中得到了精神享受与灵魂慰籍。

 

作者:王才清、杨梅

作者:王才清、杨梅